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国内
第06版:国际
第07版:时评
第08版:平安贵阳
标题导航
“背调”不能越界
“背调”不该“围猎”求职者隐私
“背调”不该“歧视”维权者权益
“背调”必须守住法律与道德边界
“毒玩具”泛滥 监管岂能“掉线”
法治宣传教育 为青少年接种“法律疫苗”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治宣传教育 为青少年接种“法律疫苗”
■ 舒爱民
怎样对青少年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如何加大惩处力度?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工作进展如何……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举行记者会,发言人黄海华就相关立法情况回答记者提问。“法治宣传教育是全民守法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从小抓起。”黄海华说。
(9月7日《光明日报》)
“法治宣传教育是全民守法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从小抓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黄海华的这一论断,恰如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开出了一剂“预防药方”。将法治教育比作“法律疫苗”,不仅形象揭示了其本质功能——在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为青少年构筑抵御违法行为的免疫屏障,更指明了法治建设的根本路径。
法治教育是预防违法的“疫苗”,在青少年心灵播种规则意识。“疫苗”的核心价值在于预防疾病,法治教育同样以“防患于未然”为要义。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期,辨别能力弱、模仿性强,极易因法律认知缺失而误入歧途。通过系统法治教育,普及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核心知识,阐释违法后果与责任,如同为青少年接种“认知疫苗”,使其明晰行为边界,建立规则意识与责任感。这种“免疫”并非外在约束,而是将法治精神内化为价值准则,让青少年在面临诱惑或冲突时,能主动选择合法路径。
法治教育需构建“疫苗”体系,实现多维浸润与长效保护。疫苗接种讲究科学流程与持续强化,法治教育亦需系统性设计。当前,我国已通过“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法治教育进校园,但实践中仍存在形式化、碎片化等问题。要让“法律疫苗”真正生效,需构建“家校社”协同体系:学校应创新教学方式,以模拟法庭、法治辩论赛等互动实践替代枯燥说教,让法律“活起来”;家庭需营造法治氛围,父母以身作则引导孩子理解权利与义务;社会层面,司法机关、媒体等应打造贴近青少年的普法产品,使法治教育如空气般无处不在。
法治信仰是“疫苗”的终极抗体,护航青少年终身成长。“疫苗”的终极目标是激发机体产生持久抗体,法治教育的深层使命则是培育终身不褪的法治信仰。当青少年在成长中反复接触真实案例、参与法治实践,法律便不再是抽象条文,而成为解决问题的可靠工具与信仰依托。这种信仰如同“免疫记忆”,使他们在未来面对复杂社会情境时,仍能坚守法律底线,主动维护公平正义。
当每一代青少年都拥有法治“免疫力”,违法犯罪将失去滋生的土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真正落地生根。让我们以教育为针,以法律为药,为青少年注入终身受益的法治抗体,共同构筑法治文明的美好未来。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