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法治副校长进校园 护贵阳少年成长路
开展模拟法庭。

与学生合影。

送法进校园。

  ■ 记者 付先锐 贾华
  九月开学季,贵阳市各区县的校园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老师”,他们身着制服,带着精心准备的法治课程,走进课堂、贴近学生——这是贵阳市持续深化法治副校长工作的生动实践。
  如今,贵阳市812所中小学、中职学校已实现法治副校长100%全覆盖,968名来自政法系统的业务骨干化身“法治引路人”,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青春路。
  法治课堂:新学期的“安全必修课”
  8月31日,由贵阳市委政法委指导,贵阳市司法局、贵阳市教育局、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贵阳雅礼高级中学(贵阳市第九中学)与北京市京师(贵阳)律师事务所共同承办的“预防校园霸凌·少年模拟法庭”——第三十二期“护蕾向阳”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举行。贵阳雅礼高级中学(贵阳市第九中学)高一年级共850余名师生齐聚现场,全程参与这场别开生面的“秋季开学法治第一课”,在真实的庭审模拟和互动中接受法治熏陶。
  “当遇到校园欺凌时,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9月1日清晨,贵阳市茶店小学的操场上,云岩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万宇手持案例手册,为全校师生开启了“开学法治第一课”。作为该校新聘任的法治副校长,他结合“云树”未检工作室办理的真实案例,从生命安全保护、防范电诈到远离侵害,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普及法律知识。课后,学校举行简单而庄重的聘书颁发仪式,将承载着守护青春重任的聘书交到万宇手中。
  同样是9月1日上午,清镇市人民检察院法治副校长走进校园,以“预防校园欺凌、防范被侵害”为主题,通过“案例剖析+知识讲解+互动引导”模式,为师生带来“开学法治第一课”,解读校园欺凌的危害与法律后果,为学生提供自我保护指南。
  这几日,这样的场景正在贵阳各区县同步上演。南明区司法局的法治副校长们走进达德小学、第三十九中学等校园,通过法条解读、情景模拟等形式,讲解宪法、民法典中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内容;白云公安分局的民警们则将交通安全、防诈骗等知识融入互动游戏,在沙文镇中心小学的课堂上掀起阵阵学法热潮;观山湖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们来到逸都国际学校,以“筑牢安全防线”为主题,剖析未成年人易陷入的法律风险陷阱。在花溪区贵州科技学校,“花蕊未检工作室”的法治副校长们聚焦预防校园欺凌与毒品预防,用触目惊心的案例让学生们明白“青春不可试错”;在清镇市的多所中学,检察官们创新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解+互动引导”模式,让防范欺凌、自我保护的意识深植学生心中。
  据统计,仅9月第一周,贵阳市法治副校长就开展专题讲座230余场,覆盖师生超过10万人次。
   机制创新:构建“六位一体”保护网
  “法治副校长不是简单的‘代课老师’,而是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重要力量。”贵阳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贵阳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法治副校长工作的部署要求,将其作为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格局的关键抓手。
  在人员选派上,贵阳市创新采取“择优推、点单选、定向派”机制:由各政法单位推荐优秀干部组成869人的人才库,学校根据需求“点单”,党委政法委再协调定向选派。目前,全市法治副校长队伍中,公安系统487人、检察系统176 人、法院系统128人、司法行政系统103人,其中,市、县两级政法单位班子成员担任法治副校长的就有181人,形成了专业互补的法治教育力量。针对212所重点关注学校,更是“提级配备”了2名以上法治副校长。
  花溪区的实践尤为典型。
  为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切实保障特殊儿童在校期间的安全与健康,9月3日下午,花溪区清溪司法所分别走进花溪区特殊教育学校与弘扬中学,开展“筑牢法治安全网,护航特殊成长路——特殊儿童校园安全管理”和“守护未来,从你我做起”法治宣讲活动。
  清溪司法所所长、该校法治副校长徐晓琳结合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围绕“明确责任,筑牢根基”“以案为镜,可知得失”“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法律角色”和“构建法治化的安全防护体系”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为老师们及同学们介绍了关于未成年人责任年龄、责任能力以及教育机构相关安全保障义务等具体规定,期间搭配几个生动案例,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法律水平,培养了同学们的法治意识。
  8月24日,花溪区委依法治区办牵头召开法治副校长工作座谈会,全区120所学校的149名法治副校长共同交流履职经验。这里不仅实现了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更探索出“校地联动”的特色模式。此外,花溪区司法局还创新性地将民法典条文设计成互动游戏,推出“法治+非遗”教学素材,让抽象的法律变得生动可感。
   温情守护:点亮迷途少年的希望
  贵阳市第四十五中学是一所专门学校。在这里,花溪区司法局局长、法治副校长田景文的工作远不止上课那么简单。学生小平(化名)刚入校时叛逆暴躁,常因小事与同学发生冲突。田景文了解到他来自离异家庭,缺乏关爱后,联合心理老师和社工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每周一次法治谈话、每月一次家庭走访,用真实案例让他明白暴力的代价。
  “现在小平不仅能控制情绪,还主动参与校园活动的组织工作。”田景文欣慰地说。在这所学校,像小平这样被成功矫治的学生还有很多,该校累计接收的3700余名学生中,教育矫治率高达93%。针对另一学生小航(化名)沉迷网络赌博的问题,田景文不仅开展全校网络安全讲座,还联合家长进行耐心劝导,帮助孩子走出迷途。
  这样的温情守护在贵阳校园处处可见。白云区人民检察院法治副校长走进第十一中学,针对隔空猥亵等新型犯罪开展专题讲解;南明法院法官在第十六中学设立“法治信箱”,及时回应学生的法律困惑;乌当法院法治副校长团队则将防性侵、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纳入宣讲体系。他们用专业和耐心,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长效赋能:让法治教育常态化
  “法治教育不是一阵风,而要常态化、制度化推进。”贵阳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贵阳市正建立法治副校长“一人一表一档”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定期培训、工作交流、考核评估等方式提升法治副校长履职能力。
  新学期伊始,观山湖区司法局联合多部门启动“法在身边・护我成长”系列活动,北京市京师(贵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肖创的《青春红线不可越》讲座通过有奖问答等形式,让法律知识入脑入心;南明区司法局构建“1+3+N”工作团队,即1名法治副校长带领3名专业骨干和多名志愿者,形成普法合力;花溪区则计划将法治副校长工作纳入平安校园创建考核体系,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从课堂宣讲到个案帮扶,从制度建设到创新实践,贵阳市法治副校长们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法治护航成长”的初心。正如田景文所说:“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他们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法治阳光正照亮每个少年的前行之路,守护着他们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