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度处置隐患。 ■ 记者 牟岚
日前,习水县男子范某某和女子王某某在恋爱期间产生纠纷,范某某扬言“如果王某某不和他和好,就要杀了对方”。习水县综治中心接到街道综治中心报告后,立即组织涉及的多个街道、妇联、调委会等召开会议,研究化解处置措施。经多次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和平分手,一场命案隐患消弭于无形。
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习水县结合自身实际,有序推进集矛盾预防、排查、化解、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2024年,习水县综治中心探索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123”工作法,为辖区群众带来称心如意的“一站式”服务。
建强一个中心
走进习水县综治中心,大厅环境敞亮,各项业务分区明晰,纠纷接待窗口、人民调解室、行业调解室、会商研判室、法律服务室、心理疏导室等功能室设置完整。
据介绍,习水县综治中心围绕“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凝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合力”的目标,统筹政法委、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门及相关行业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常驻中心,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妇联、法学会等部门轮驻,形成党委政法委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和组织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
“我们形成了对矛盾纠纷的全量汇聚,实现对每个矛盾纠纷的闭环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民转刑’案件发生。”习水县综治中心负责人杨雕介绍道。习水县按照上级要求,着重推动县级综治中心发挥矛盾纠纷指挥调度和多元化解功能,镇级综治中心发挥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功能,村级综治中心发挥矛盾纠纷排查、发现、预警、化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全面推进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1个县级、26个镇级、257个村级综治中心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压实两项责任
压实部门排查化解责任。习水县综治中心严格贯彻落实《贵州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要求各部门以经济、金融、劳资、生态环境、房地产、教育、卫生等领域为重点,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对预防或化解矛盾纠纷不及时、不到位的进行通报、约谈、督办,并责令限期改正。2024年,各部门共排查录入矛盾纠纷2102件,其中婚恋家庭纠纷1281件、其他纠纷821件,涉及重复警情49件。
压实属地稳控处置责任。习水县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对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开展全覆盖排查,及时组织人民调解员、“四关四老”等开展化解处置,调解成功的,争取当场履行或申请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功的,引导通过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诉讼、检察监督等途径解决;对扬言采取极端行为或报复社会的,采取领导包保化解的方式,依法稳妥处置。
执行三项机制
习水县综治中心严格贯彻执行婚恋家庭纠纷排查化解“八单一表”衔接联动、“综治+法院(法庭)+N”源头治理和命案风险隐患闭环治理三项机制。
据习水县综治中心相关统计数据,婚恋家庭纠纷在矛盾纠纷总量中占比最大。习水县综治中心按照婚恋家庭纠纷排查化解“八单一表”衔接联动工作机制要求,常态化组织法院、公安局、民政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将每一起离婚判决、婚恋家庭警情、婚恋家暴案件、离婚申请、离婚登记通过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推送至综治中心。习水县综治中心收到纠纷信息后,经分析研判,及时交办镇级综治中心或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化解处置,并由专人跟踪督促责任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妥善化解稳控。
从2021年开始,习水县综治中心全量接收县法院推送的一审民商事案件,并分类委派给人调委、5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和驻法院调解室开展诉前调解。调解成功的,指导开展在线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功的,在规定时间内退回法院立案审理。同时,习水县还为9个基层法庭配备了19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全量对基层法庭受理的民商事案件开展诉前调解和诉中调解。2024年,习水县综治中心共接收法院委托调解案件5479件,调解成功3126件,调解成功率为57.05%。
此外,习水县综治中心还结合自身实际建成命案隐患排查推送、评估预警、分类化解、依法处置、督办销号、复盘整改的闭环治理机制,采取“系统辅助+人工研判”方式,对各单位录入贵州省网格化信息平台的命案隐患事件进行打标签和赋分值,形成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个等级预警提示,并交办镇级综治中心或部门分类化解。对跨地区跨部门的命案风险隐患,习水县综治中心采取直接调度处置的方式进行,多起红色命案隐患最终得到妥善化解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