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中院联合共青团遵义市委等单位开展主题活动。 ■ 记者 龙立琼
立案变更率每出现1件扣0.3分;
法官年人均结案数以部门人均办案数为基准,每增加1件加0.1分,每减少1件扣0.1分;
实际执行到位率每高于或低于中间值1个百分点加或扣0.1分;
......
这是遵义中院按照员额法官审判执行工作业务绩效指标体系中的质量指标、效率指标、执行工作指标、司法公开指标、效果指标等等的具体内容,种种量化指标为员额法官审判绩效考评提供了依据。
如何对公务员绩效进行科学化管理?遵义中院近年来率先进行探索,围绕破解“如何发挥绩效管理效用,完善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与公务员选育管用挂钩机制”的重点问题,将平时考核与绩效管理的要求进行有机融合,以平时考核支撑绩效管理,以绩效管理带动平时考核。
率先试点
“我们将全员、全面、全时‘三全理念’作为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树立‘凭实绩论优秀’的鲜明导向,把绩效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选优、奖励性绩效分配相挂钩,激励全体干警担当作为。”在2024年11月13日召开的贵州省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推进会上,遵义中院负责人向观摩团如此介绍公务员绩效管理的探索过程。
作为审判机关,法院工作人员类别多,工作内容差异大,如何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引导法院干警履职尽责、担当作为?针对这一课题,遵义中院四年前率先迈出了探索的步子。
2021年,遵义中院被明确为中央组织部公务员平时考核联系单位后,该院高位推动、周密部署,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从完善指标体系、优化考核程序、推动结果运用等方面开展了有效探索。
2022年,遵义中院自主研发了“公务员平时考核系统”,通过应用信息化大数据,初步实现了平时考核全流程线上运行。
2024年,遵义中院被确定为全国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单位,此后在省委组织部、遵义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遵义中院不断完善优化相关机制,深入开展试点工作。
绩效管理全链条
“管什么”“怎么做”“怎么评”“怎么用”——这是绩效管理亟需破解的问题。
遵义中院聚焦完善“计划—执行—评价—反馈”绩效管理全链条,以《遵义中院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为基础,配套出台了实施办法、考评细则、赋分规则等多项文件,目前已形成一套包括管理规范、考核办法、结果运用、组织保障等内容的管理考核制度。
解决好“管什么”是绩效管理的首要任务,遵义中院依托绩效管理系统,融合法院其他业务管理系统,通过绩效管理数据集成使用,将部门绩效指标一一分解到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然后针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综合设置了共性绩效指标、个性绩效指标,构建起了全员绩效指标体系。共性绩效指标是对全体管理对象进行考评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政治素质、廉洁自律、工作作风、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司法调研成果等内容,以100分为基础分值,试行正、负面清单制。
“受到党纪政务处分、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方面,对照负面清单进行扣分。司法建议工作是加分项,主要就是激励各部门和干警扎实推进司法建议工作,发挥司法建议为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把脉开方’的作用,为遵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和服务。”遵义中院政治部主任王颖举例介绍道。
关于个性绩效指标,则是结合干警岗位职责和工作分工,将部门绩效指标进一步分解落实,明确具体责任人、工作要求、完成时限等,形成个人个性绩效指标。“各个岗位的任务是不一样的,我们个性绩效指标是以‘固定+指派+申报’任务的方式差异化制定。”在介绍如何确保绩效计划科学制定时,王颖这样说道。遵义中院将员额法官、审判辅助人员、综合行政人员等岗位的本职工作作为固定任务自动分配到个人;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根据全院中心工作,向个人指派临时性的专项工作任务。同时,个人可通过系统主动填报本职工作及指派任务以外的其他工作,形成申报任务申请加分。这三类任务均纳入绩效管理。
无论是共性绩效指标还是个性绩效指标,均反映了遵义中院的追求——聚焦主责主业和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大任务,着重突出全院审判执行工作,精准构建绩效指标体系。
在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上,遵义中院探索建立绩效执行全过程跟踪监管机制,加强过程管理、跟踪问效、分析通报,实时跟踪督办推进任务执行进度,周期性数据分析督促任务落实。通过分析个人绩效指标执行情况,实现了绩效管理与工作任务落实同步推进。
在解决“怎么评”的问题上,则按照“知情人评知情事”的原则,建立分级分类评价机制,由院领导对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干警完成绩效任务情况进行量化评分。
在解决“怎么用”的问题上,遵义中院树立了“凭实绩论优秀”的鲜明导向,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优化审判资源配置、职务职级调整、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提升司法工作效能的重要依据,营造了良好的选人用人氛围,做好绩效管理的“后半篇文章”。
干事创业成效突出
“开展试点工作以前,我们在干部队伍管理方面存在绩效指标设置不够明确、工作成效难以跟踪落实到个人、对干部的评价运用不够客观精准等问题,通过几年来的试点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工作进展。”谈及绩效管理试点工作的探索成效,王颖深有感触。
这些成效主要体现在管理上更加高效便捷,在试点工作中,遵义中院注重探索智慧赋能,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绩效管理全流程线上运行,有效解决原来线下签批流转耗时长、工作推进实时跟踪难的问题,同时得益于多个业务系统的整合,打破了信息壁垒,自动提取、集成使用各类相关绩效数据,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分层分类管理更加精准,将单位的绩效目标层层分解传递到庭室、个人,形成从组织到个人的管理闭环,真正做到将责任落实到人,实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人人有指标。
管理更加公正公开,每个人的评价结果都有数据支撑,避免了个别偏颇和有失公平的情况,同时对管理标准、流程、结果等进行定期反馈和实时公示,提升了工作透明度。
通过探索建立公务员绩效管理制度,遵义中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机制更加健全,服务保障审判执行中心工作更加有力,公务员管理更加规范高效,干事创业、创先争优导向更加鲜明。
2024年,遵义中院在全省第一序位实现18项审判质量管理指标100%达标,达优率排全省第一,案件办理质效继续在全省位居前列。2024年,遵义中院共有7个集体、20名个人获市级以上表彰(表扬)奖励,绩效管理效能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