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技术应用“失范”,“万能遥控器”边界在哪里?
  ■ 关育兵
  万能遥控器本身是技术中性的产物,在特定场景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能统揽家中繁杂的电器,是智能生活的便捷助手;对于物业、保安等专业人员,它也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合法工具。
  技术的价值,本在于服务于人。然而,当一款产品的核心卖点变为“逃停车费”与“小区随便进”,当它的设计意图从“便利操作”异化为“规避管理”时,它便已从服务生活的工具,滑向了挑战秩序的“特权钥匙”。这背后,是技术应用从“中立”走向“失范”的危险跨越。
  这道边界,是法律与责任的红线。法学专家指出,若产品设计旨在通过复制、解码信号来绕过正常门禁系统,便可能逾越“技术中立”原则,构成对门禁系统知识产权的侵犯。更严重的是,一旦使用者利用该设备实施违法犯罪,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产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可能因提供违法工具,与直接侵权人承担共同责任。电商平台亦无法置身事外,根据《电子商务法》,平台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违法销售行为若“明知或应知”而未采取必要措施,需承担连带责任。那些产品页面上轻飘飘的“免责声明”,在法律的重压下,不过是一张无法为商家脱责的废纸。
  这道边界,更是安全与伦理的屏障。一个售价低廉、唾手可得的遥控器,若落入不法分子之手,便可能成为潜入封闭小区、实施盗窃甚至更严重犯罪的“帮凶”。它看似打开的是小区的闸杆,实则洞穿的是公共安全脆弱的防线。技术的每一次“便利”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社会秩序可能付出的价码。放任这种“边界失守”,无异于将社区安全置于未知的风险之中。
  面对“万能遥控器”带来的治理挑战,必须采取多维度、全链条的系统性治理。其一,强化源头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应明确此类产品的性质,对生产与销售环节进行规范,从源头上遏制违法产品的流通。其二,压实平台责任。电商平台必须履行主体责任,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巡检,对“抬杆神器”等关键词进行有效屏蔽与清理,杜绝违法产品的线上集散。其三,推动技术升级。物业及门禁系统厂商应加快技术迭代,采用动态加密、车牌识别等更安全的控制方式,从技术上封堵信号被复制的漏洞。
  科技的星辰大海,其征程应是照亮人类福祉,而非投下安全的阴影。“万能”不应等同于“无所不能”,更不意味着“为所欲为”。它的施展空间,必须被牢牢禁锢在法律、伦理与公共安全的框架之内。唯有为技术厘清边界、划明红线,我们才能确保创新的活力在秩序的轨道上奔涌,真正营造一个既智能便捷,又安全安心的生活环境。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