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视点
第06版:时评
第07版:平安贵阳
第08版:消防
标题导航
小区门成“公共门”, 谁偷走我们的“安全感”?
沦为“隐形工具”,岂能容其在市场上“招摇”?
技术应用“失范”,“万能遥控器”边界在哪里?
“万能遥控器”真的“万能”吗?
普法课堂
街拍不能“想拍就拍”“想发就发”
“一键和解”助消费者告别“维权难”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区门成“公共门”, 谁偷走我们的“安全感”?
漫画/朱慧卿
■ 丁慎毅
一枚遥控器,咋就把本该安全的门变成了“公共门”?不是技术多神奇,而是我们的安全防线出了漏洞。
北京有媒体测试,这种遥控器对老旧小区道闸的成功率超60%。不是遥控器“万能”,是不少门禁还在用上世纪的固定码技术,信号明文传输,跟把钥匙插在门上没啥区别。可升级成动态加密技术,成本并不高,很多小区、单位却总以“没钱”“没必要”拖延,结果给不法分子留了空子。
更让人窝火的是,明明有风险,这东西却能光明正大卖。商家在页面写着“仅供物业使用”,客服却悄悄说“复制保安就行”;平台一边屏蔽“抬杆神器”关键词,一边给“道闸调试器”推流量。《电子商务法》规定平台要管危险商品,可有些平台总拿“技术中立”当挡箭牌。
有人觉得“我就用它省点停车费,不算啥”,可浙江的戴某等几个人用这东西逃了万元停车费,最后按盗窃罪判了刑;江苏的郭某卖这设备赚25万,也坐了三年牢。更别说,要是小偷拿着它进小区,后果不堪设想。现在网上还有人把破解门禁当“炫技”,却忘了,你图的方便,可能是别人的安全隐患。
说到底,这不是简单的“遥控器问题”,是我们在数字时代遇到的新考题:技术跑得太快,规则没跟上;安全需求挺急,升级却滞后;平台有责任,监管没抓实;大家图方便,却忘了守规矩。
要解决这事,光靠骂商家、怪平台没用。政府得出台硬标准,比如新建小区必须用动态加密门禁,老旧小区设个升级时间表;法律得说清楚,门禁系统就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产销用这种遥控器就是违法;平台得真刀真枪管,别光靠关键词屏蔽,发现卖这东西的直接下架,还要报给监管部门。
我们老百姓也得醒过来,别贪那点小便宜,看到有人卖、有人用,赶紧举报。试想,要是小区的门谁都能开,家里的锁再结实有啥用?技术本来是给大家添方便的,可不能让它变成捅安全的刀子。
“万能遥控器”测试的,远不止门禁系统的灵敏度。它测试的是我们面对技术进步时的集体理性,是在便利与秩序之间作出选择的价值排序。守住每一扇小区的门,其实就是守住我们对安全的期待,守住数字时代该有的规矩。毕竟,再“万能”的技术,也不该突破安全的底线;再方便的生活,也不能拿平安当赌注。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