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视点
第06版:时评
第07版:平安贵阳
第08版:消防
标题导航
小区门成“公共门”, 谁偷走我们的“安全感”?
沦为“隐形工具”,岂能容其在市场上“招摇”?
技术应用“失范”,“万能遥控器”边界在哪里?
“万能遥控器”真的“万能”吗?
普法课堂
街拍不能“想拍就拍”“想发就发”
“一键和解”助消费者告别“维权难”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沦为“隐形工具”,岂能容其在市场上“招摇”?
■ 童方萍
万能遥控器的热销背后,是门禁系统技术漏洞的集中暴露。央视新闻曾揭露,售价仅70元的遥控器可轻易复制老旧门禁的固定码信号,北京多所小区、学校门禁形同虚设。更令人震惊的是,此类产品销量已突破20万,网络留言中甚至充斥“省停车费”的炫耀。本应用于安全测试的技术,在灰色市场中沦为威胁公共安全的工具。
万能遥控器的泛滥折射出多重系统性困境。法律层面,现行规定对非法控制信息系统的制裁明确,但对门禁系统的定性仍存争议。卖家以“测试用途”为幌子规避责任,使用者则以“好奇尝试”逃避追责,道德风险与法律滞后形成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监管缺位助长了乱象,部分平台对违规产品审核不严,甚至为销量默许虚假宣传,放任安全隐患流入市场。更值得警惕的是,网络社区中“技术万能论”的蔓延——有人将破解能力视为技术实力的象征,忽视其对社会安全的破坏,道德约束在技术狂热中逐渐失效。
破解安全困局,需从技术、监管与公众意识三重维度发力。技术层面,物业应尽快排查并升级滚动码门禁系统,以动态加密替代固定编码,如同为社区大门安装“动态锁”。监管部门需严打产销链条,对违法产品实施下架、溯源处罚,同时明确门禁系统的法律定性,填补监管空白。公众层面,拒绝购买万能遥控器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守护社区安全的责任。此外,电商平台应强化技术筛查,建立违规产品黑名单,切断安全隐患的流通渠道。
万能遥控器的争议本质是技术伦理的冲突。物联网时代,便利性与安全性本可共存,但部分商家为利润压缩成本,部分消费者为走“捷径”漠视风险,使得技术发展偏离正轨。
社会治理需建立技术发展的底线思维——任何技术创新不应以牺牲公共安全为前提和代价。当社区门禁的“万能破解”成为热搜话题,我们更应追问:在追求便利的浪潮中,如何筑牢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全堤坝?
当前,万能遥控器引发的安全危机已敲响警钟。从技术漏洞修补到法律监管完善,从平台责任到公众意识提升,破解这一困局需要社会各方的协同行动。唯有在便利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方能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美好生活。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