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用生命“买单”的任性必须终结
  ■王志高
  当社交媒体将险峻风光包装成“打卡圣地”,当“交钱就能带上山”的承诺掩盖了雪崩与悬崖的真相,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用生命为任性买单的时代该结束了。
  违规探险不是个人自由的体现,而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肆意消耗。每一次鲁莽的冒险,都需要调动大量救援力量,让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为任性行为承担责任。数据显示,2024年徒步事故涉及822人,登山死亡率高达20%。这些数字背后,是救援人员在恶劣环境中的日夜奔波,更是对其他急需救援者生命权的潜在侵害。当一个社会对违规探险行为过度宽容,实际上是在纵容更多人铤而走险。正如一位资深救援队员所说:“我们最痛心的不是辛苦,而是明明可以避免的险情却一再发生。”
  户外运动商业化不能成为漠视安全的借口。“零经验可登雪山”的承诺背后,是商业机构对利润的疯狂追逐,是对生命的极端漠视。这些机构利用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将高风险活动包装成普通旅游产品。更令人担忧的是,社交平台上的网红博主们为了流量,刻意淡化风险、美化危险路线,形成了一条以生命为赌注的灰色产业链。重庆某登山组织负责人指出:“很多事故背后都有不专业组织的影子,他们把登山做成了‘赌命’生意。”这种将商业利益凌驾于生命安全之上的行为,必须受到严厉规制。
  建立“任性必付费”的救援体系势在必行。黄山景区实施有偿救援后,违规案例下降40%的实践证明,经济责任对遏制冒险行为具有显著效果。但仅仅依靠经济手段还不够,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责任体系:对违规组织者施以重罚,对漠视安全警示的冒险者追偿救援费用,对发布危险攻略的网红博主追究连带责任。同时,户外运动行业需要建立严格的准入标准,确保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得到专业的风险评估和安全保障。正如专家所言,“最好的救援是不需要救援”,而这需要全社会形成风险共识。
  生命的价值高于任何冒险体验。当我们走进自然,应该带着敬畏而非征服的心态;当我们挑战自我,应该基于专业准备而非一时冲动。一个成熟的社会,既要尊重个体探索的自由,更要守住生命至上的底线。让每一次出发都安全归来,这不仅是户外运动应有的准则,更是文明社会必须坚守的价值取向。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