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警方守护风筝节。 ■ 记者 付先锐 贾华
4月以来,蒋爷爷穿着羽绒服、带着电热毯来贵阳避暑的消息在修文县小箐镇不胫而走,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今年,是蒋爷爷来贵阳避暑的第十一个年头。
外地人来贵阳避暑,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在修文县小箐镇大兴村白果组,和蒋爷爷一样来避暑的重庆、西安、成都等各地人,每年有200余人。
迎来旅游旺季,爽爽的贵阳这座山水之城便涌动起蓬勃的活力。从阳明文化园的曲径幽通到青岩古镇的石板街巷,从甲秀楼的灯火阑珊到黔灵山的灵猴嬉戏……无数游客奔赴而来,探寻高原明珠的独特魅力。
这份夏日独有的蓬勃活力,是贵阳各行各业同心协力默默守护的成果。奋战在各行各业的贵阳人,以专业素养和责任担当,为旅游季的社会和谐稳定筑牢防线,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山水间收获安心与欢笑。
协同作战,确保道路畅通
交通出行是旅游体验的第一道关卡,贵阳交通人用“绣花功夫”织密出行保障网。
7月15日,贵阳市启动“文明100天・美丽100分”交通文明活动,该活动旨在提升出租车、网约车行业文明服务水平,助力贵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如今,奔忙于大街小巷的司机们大多统一佩戴服务标识,主动帮助游客搬运行李,还会在车内配备贵阳旅游指南和应急药品。
7月22日,贵阳市交委、贵阳交警共同召开2025年汛期暑期旅游避暑季出租车、网约车及旅游客运领域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约谈会。进入夏季以来,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贵阳市交通执法支队联合开展“汛期暑期旅游避暑季”交通安全整治工作,重点查处班线客运、旅游客运、危货运输、巡游出租车、网约出租车、重型货车等车辆违法违规行为。在旅游季期间,贵阳交警加强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交通管控,增加路面巡逻频次,延长巡逻时间,严查酒驾醉驾、超员超载、驾乘摩托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整治机动车违法乱停乱放,及时处理交通事故,确保道路通行顺畅。
随着游客量的增加,贵阳市相关交通部门都活跃了起来。公交集团加密景区专线班次,高峰期每15分钟就有一班旅游直通车从市区直达各大景点,智能调度系统实时监控客流变化,确保运力精准投放;轨道交通部门延长运营时间,在换乘站增设志愿服务岗,工作人员用流利的“双语”为游客指引路线;高速公路管理处则在重点路段设置旅游服务站,提供路况咨询、车辆检修等便民服务,无人机巡查与地面巡逻相结合,确保道路畅通无阻。
匠心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文旅行业作为旅游季的核心载体,用匠心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现下,贵阳市各大景区实行“预约入园+错峰游览”模式,通过官方小程序实时更新剩余门票数量,避免游客扎堆排队。景区内的工作人员全员均经过礼仪培训,身着民族服饰的讲解员,都能生动讲述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与民俗故事。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所推出了沉浸式体验活动,游客可以亲手制作蜡染、体验古法造纸,在互动中感受非遗魅力。夜间经济集聚区精心打造了灯光秀、民俗表演等特色项目,安保人员定时巡逻维护秩序,让游客在璀璨夜色中安心游览。文旅部门还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接到游客投诉后30分钟内响应,24小时内给出处理结果。
7月初,南明区市场监管局召开避暑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部署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对食品安全、价格监管、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进行专题部署。市场监管部门化身旅游市场的“守护神”,用铁腕执法维护消费公平。他们对景区周边的餐饮、住宿、购物场所开展拉网式检查,重点排查食品安全、明码标价等问题,在餐饮店张贴“阳光厨房”二维码,游客扫码即可查看后厨卫生状况。
针对旅游购物中的“天价商品”“强制消费”等乱象,执法人员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突击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市场监管部门还联合行业协会推出“放心消费承诺单位”标识,游客在贴有标识的商户消费可享受先行赔付服务,让每一分消费都明明白白。投诉举报热线24小时畅通,专业团队快速处置消费纠纷,全力守护游客的“钱袋子”。
各界携手,传递筑城温情
医疗卫生保障为旅游季筑起健康防线,白衣天使们用专业守护生命安全。
各大医院在景区附近设立了医疗急救点,配备除颤仪、急救药品等设备,医护人员全天候待命。120急救中心开通了旅游急救绿色通道,接到求助电话后优先调度车辆,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疾控部门加强了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定期对酒店、景区卫生间等进行消杀指导,预防传染病传播。在高海拔景区,医疗点还专门准备了氧气瓶和抗高原反应药品,医护人员巡回义诊,为游客的健康保驾护航。
志愿服务是旅游季里最温暖的底色,无数志愿者用热情传递筑城温情。
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绿丝带”志愿者们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行李搬运等服务,他们中既有退休老人,也有大学生,用真诚的微笑迎接八方来客。社区志愿者自发组成了“旅游向导队”,熟悉本地风土人情的他们为游客推荐小众景点和特色美食,讲述贵阳的城市故事。青年志愿者在景区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组织游客参与垃圾分类,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志愿服务站里配备了充电宝、雨伞、应急雨具等物品,免费供游客使用,这些点点滴滴的关怀让游客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让旅游季的保障网络更加完善。
公安部门增派警力加强景区及周边治安巡逻,无人机空中监控与地面警力联动,快速处置突发事件。消防救援队伍对景区的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开展应急演练,确保火灾隐患早发现、早消除。气象部门发布精细化旅游气象预报,及时提醒游客防范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新闻媒体开设了旅游维权专栏,曝光违规行为的同时宣传文明旅游理念,引导游客理性出行。
从晨光熹微到夜色阑珊,贵阳各行各业的守护者们用坚守与奉献,共同描绘出旅游季的和谐画卷。在这份全方位的护航下,游客们尽情领略着贵州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而贵阳这座城市,也在一次次的旅游季考验中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向着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稳步前行。
“我早就做好准备,就在贵阳养老喽!”77岁的蒋爷爷行走在乡间小路上,惬意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