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和美乡村共建共享
“村子更好了,受益的是自己”
  ■ 记者 金忠秀
  7月14日上午,阳光洒在贵安新区马场镇滥坝村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村民们拿着登记本陆续赶来,脸上带着笑意,眼里满是期待。2025年第二季度文明积分兑换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蒸锅、洗洁精、牙膏……各类实用生活用品整齐摆放,成了当天最抢手的“奖品”。此外,经过严格评选,9户家庭被评为“优秀文明家庭”,在房前屋后卫生、垃圾分类、公共区域维护等方面表现突出,成为全村学习的榜样。
  “这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村民马明芝接过奖状时感慨,“现在大家都比着干,谁家干净整洁谁就光荣。以前家里乱堆乱放是常态,现在孩子都主动收拾屋子了,说不能给咱家‘丢分’。”
  自推行“文明积分制”以来,滥坝村将积分管理与“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项行动、卫生家庭建设深度融合,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如今,村里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的现象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巷道、绿意盎然的庭院,以及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
  在马场镇松林村,“两清两改两治理”的主题墙画非常醒目。“以前墙上都是乱涂乱画,现在全是正能量。”村民冉恒光指着墙画说,“这些年轻人有文化、有想法、画得好,讲的道理我们也听得懂,践行绿色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大家的日常生活。”
  返乡青年陈化江成了村里的“墙绘专员”。他原本在外打工,听说村里搞建设,便毅然回乡当“画师”。“每天早上来,中午回去吃饭,晚上再收个尾。”他笑着介绍自己的工作节奏,“虽然辛苦,但看到村里越来越美,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党员干部和不少村民也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有的帮忙打底稿,有的协助调颜料,有的站在远处指导构图,共同期待着村庄变漂亮。
  另一边的场边村关口新寨,宜居农房庭院改造工程已经完成。“我们当时按每户实际投入费用的50%进行奖补,最高不超过1万元。”场边村党支部书记韩兴华介绍,“不是平均分配,而是鼓励大家多干多得,真正把老百姓变成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第一批改造从10户开始,张凤文就是其中之一。“当时还有点犹豫,但看到别人家改完后亮堂又漂亮,我也赶紧动手了。”他一边说一边领着记者参观自家院子,“围墙修好了,庭院里的花也开了,住着舒服,亲戚朋友来了都说好。”
  文明行动的实践,提升的不仅是村庄的外在颜值,更是村民的内在气质。
  贵州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马场镇场边村教学点,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社区学习中心(CLC)能力建设项目”实验点,总是座无虚席。“情系故乡”少数民族培训班吸引周边村民踊跃参与,苗歌、布依语、芦笙演奏……民族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承与发扬。
  “这些课程让村民们了解自己的民族,增强了归属感和凝聚力。”向桃桃是村干部,也是社区教育的积极推动者。
  如今的马场镇,面貌变了,人心齐了,发展也更有劲了。
  “过去是村干部催着干,现在是村民抢着干。”滥坝村党支部书记曾凯说,“大家都知道,村子更好了,受益的是自己。”
  随着农文旅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大,滥坝村农副产品打开了销路。“我们村种了800多亩葡萄,光是采摘游就能把这些葡萄的销售问题解决。”曾凯说,今年的葡萄也快成熟,又会是个丰收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