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说法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人物
标题导航
如何刹住对教师不实的扩大化举报之风?
进群就能领红包? 小学生防骗教育不能少
家长不宜把学习机当“鸡娃神器”
依法严惩不实举报 保障教师放心教学
为教育的“燃灯者”点亮“法治明灯”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教育的“燃灯者”点亮“法治明灯”
■ 戴先任
据媒体报道,近几年随着国家加大对教师行业的监管力度,不实的扩大化举报也随之出现。比如有老师因为晚三个小时回复家长信息或者作业布置得“太少”而被举报;因为穿了裙子,被学生妈妈投诉“穿得妖里妖气,不像正经人”……
这些对教师的不实扩大化举报,让教师成了舆论攻击对象,破坏了家校信任,破坏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导致一些教师在管理教学上“不敢管”,变得束手束脚,损害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还降低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甚至让当事教师陷入无尽的麻烦之中,从而影响教师工作,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所以,针对教师的不实扩大化举报,不仅损害、挤压教师的合法权益,最终伤害的还会是整个学生群体和教育事业。
“扩大化举报”是射向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暗箭”。不能因为对教师不实扩大化举报的存在,就全盘否定针对教师的监督,相反,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监督,但要防范教师监督的“双刃剑效应”。关键监督不能“跑偏”,不能让少数别有用心之人借监督之名诋毁教师或污名化教师群体,成为从背后射向教师的“暗箭”。
而针对教师的不实扩大化举报频现,一些不实举报能够得逞,与相关的举报制度不够完善有关。恶意举报者违法违规成本太低,以及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及学校迫于舆论压力,选择息事宁人的方式,不经意间助长了不实举报者的气焰。
要防范针对教师的不实举报,需引导社会力量正确监督教师,对于针对教师不实的扩大化举报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惩治,才能保护好教师的合法权益。对于故意污名化教师、不实举报教师的造谣者、传谣者,要能依法依规进行惩治。相关部门在涉及教师的举报后,要能核实清楚情况,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不能冤枉一个好教师,也不能放过一个“坏教师”。要完善相关举报制度,也要能厘清家校边界,家校之间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促进家校之间良性互动,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才能根除针对教师的不实扩大化举报。
同时,网络平台也要履行好管理责任,加强管控自媒体账号,杜绝涉及教师的不实舆情。另外,要补上学校舆情处置、依法治教的短板,学校管理者要加强媒介素养培训,要提升依法治教能力。家长对于家校协同育人也要有清晰的边界意识,还要增强法治意识,对教师的工作要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解与尊重。
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推进法治社会与诚信社会建设,要对针对教师的不实扩大化举报零容忍,对指鹿为马、颠倒黑白、造谣生事的诬告者零容忍。教师是教育的“燃灯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保护好教师的合法权益,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就不能让教师在不实举报、恶意中伤的“陷阱”中泥足深陷。为“蒙冤”的教师澄清正名,对教师不实举报进行合力围堵,为教育的“燃灯者”点亮“法治明灯”,照亮教育发展之路。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