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依法严惩不实举报 保障教师放心教学
■ 江德斌
  举报教师的不当行为,乃是家长和学生的合法监督权利,并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可采取介入措施调查真相,惩治教师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自2018年11月,教育部发布针对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表示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并严肃惩处后,很多违反师德师风的案例被曝光,部分教师体罚学生、学术不端、有偿补课、收受礼金礼品等失德行为经举报而得以处理,涉案教师得到惩处,表明举报维权发挥了应有作用。
  但是,正所谓过犹不及,过度举报也会走向反面,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滥用举报权、打击报复教师、过度维权、扩大举报甚至诬陷教师的情况频频上演,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名誉,干扰正常教学秩序,亦在教育界诱发恐慌情绪,令很多教师心生畏惧,报以谨言慎行的态度,影响到教学质量。
  随着网络信息、社交媒体的普及,举报成本大幅度降低,日益增多的举报信息,增加了主管部门的工作量,而对举报内容真实性的调查,难度也随之加大。据《半月谈》调查,仅在2021年,就有7起幼儿园虐童、性侵等不实举报舆情,但事后多数举报者并未受到法律制裁。面对不实扩大化举报之风愈演愈烈的情况,今年8月3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指出要对教师的不实举报及时澄清,公开正名;对恶意歪曲事实,诽谤诋毁教师的蹭流量行为坚决回击,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可见,举报本身是监督维权的有效途径,教育部门对于合法真实举报应予以支持,认真对待每一条举报信息,对于确实存在侵犯学生权益、违反师风师德的教师,应依法依规予以惩治,将极少数“害群之马”踢出去,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但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积极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防止教师受到不实举报、诬陷、肆意评判等伤害。比如建立教师权益维护机制,对举报人做身份核查,对提交的证据予以核实,确保举报内容真实可靠,及时更新调查结果,积极回应公众的关注,让真相公诸于众。
  举报不实扩大化等问题的存在,也表明现行举报监督机制并不完善,存在诸多漏洞,令人有空可钻。因此,教育部门应完善举报机制,细化举报内容的标准,规范举报流程,明确哪些属于教师的不当行为、违反师风师德行为。同时,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普及举报监督常识,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其充分了解举报监督机制的意义和规范流程,防止出现不实举报、诬陷、肆意评判等情况。对于滥用举报、造谣诬陷、过度举报等行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坚决予以驳斥、澄清,为教师“撑腰”,如果涉嫌造谣、诽谤等不法行为,侵害教师的权益,则应由司法部门据情节的严重程度,依法予以处罚。
  有道是,身正不怕影子歪,教师只要洁身自好,自身不违规违法,就无需害怕不实举报。由此可见,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厉惩治不当行为,树立遵纪守法的典型榜样,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
  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家长曾经对教师充满了崇敬和信任,放心将孩子交到教师手里,也不会对学校教育做过多干涉。可见,社会大众对教师和学校的信任,乃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应想办法重新建立信任关系。因此,教育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在社会上营造尊师重教氛围,重新点燃大众对教师的信心,学校也应强化家校沟通和交流,通过举办各种宣传、开放活动,拉近民众与教师的距离,提高公众对学校的信任度和支持度,以减少不实举报等情况的发生。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