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说法
第03版:地方
第04版:综合
标题导航
如何看待“青少年模式”变“未成年人模式”?
“未成年人模式”织密孩子网络保护网
“未成年人模式”更精准完善权益保障
守护校园周边食品安全 亟须多方合力
“变异的培训班” 倒逼多元评价早落地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看待“青少年模式”变“未成年人模式”?
漫画/李昂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国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普及率已接近饱和。近年来,各大APP陆续上线“青少年模式”,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方面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进行规范。但是,“青少年模式”仍面临使用率不高、功能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模式效应,立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要求,日前,国家网信办公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专家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维:《征求意见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亮点:一是对标准和规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统一,家长可以通过“一键设置”进入“未成年人模式”;二是明确了分龄原则,将未成年人分为五个年龄段,要求匹配不同的内容和权限设置;三是不同APP之间在时间管理等设置上进行统一管理,避免以往多个APP使用时长累积之后过长的情况。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征求意见稿》把责任主体定为三方,力求最大限度地把相关责任方都纳入管理范围,避免存在管理的“空档”,再次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理念。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应用势不可挡。应当提供好的内容,吸引未成年人,疏堵结合,充分发挥疏导作用。
家长声音
家长杨女士:我都不知道微信还可以玩很多小游戏,我们家长对手机真的没有这一代懂。有时小孩记住了大人的身份证,输入游戏平台就可以没有限制地玩。因此,开启“未成年人模式”对我们家长来说是好事,尤其是《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包括平台必须要有必要的接口和数据共享,满足未成年人防沉迷家长监护管理的功能。
家长毕先生:我为读小学的孩子开通了手机“青少年模式”,但效果并不理想。虽然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孩子乱上网、玩游戏,但孩子还是下载了一些其他应用。希望未来“未成年人模式”的实施,能真正起到更多作用。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