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公益广告
第06版:理论
第07版:视点
第08版:人大周刊
标题导航
从“接得住”到“接得好”
丹寨法院:“解封促交易+控款保执行” 破解资产流拍执行难题
赫章检察:让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有力度更有温度
图说新闻
刘杰:以奋斗为笔,书写实干答卷
从困境到新生!锦旗背后的“暖心答卷”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困境到新生!锦旗背后的“暖心答卷”
■记者 牟岚
近日,毕节监狱刑满释放人员顾某某带着写着“公正执法,清正廉洁”“情暖高墙春风育人,恩情似海浪子重生”字样的两面锦旗来到监狱,向自己曾经的管教民警表达谢意。
时间回溯到2023年,顾某某刚进入毕节监狱服刑。入监时,性格偏执的顾某某意志消沉,对未来充满迷茫,对监狱教育改造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
进入到三监区服刑后,监区领导十分重视他的情况,在了解到一分监区政治指导员孙跃曾是顾某某入监时的直管干警且顾某某对孙跃较为信任后,监区决定将其调入一分监区改造,并专门组织研判会,为他定制个性化改造方案。
改造之初,严格的规范化管理让顾某某倍感压力。在一次因为行为不规范被要求参加规范学习后,顾某某委屈与不满瞬间爆发:“这不公平!为什么别人做得不好没事,偏偏对我这么严?”这声抱怨,没有换来斥责,反而成为了打开他心扉的钥匙,在一次次深入的谈心谈话中,民警找到了他的“心结”——对“社会不公”的偏执认知。
“如果你发现其他罪犯有违规行为,可以向我们反映;如果你觉得警官的处理有失公允,也欢迎你提醒。”为了融化这块坚冰,监区决定让他担任“规范化管理监督员”。在担任监督员的过程中,顾某某慢慢理解了规范化管理的意义,感受到警官公平公正的执法,心中那杆倾斜的“公平之秤”,也终于被一点点扶正。“以前犯罪就是没有法律的‘边界’,现在在一次次的规范化管理下,我也终于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
在监区警官的不懈努力下,顾某某主动配合管理,甚至协助提醒新入监罪犯遵守规范,实现了从被动服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因犯罪服刑,顾某某的家人对其从失望转为不信任,亲情的疏离成为他内心最深的渴望与最沉的枷锁。一次与家人亲情通话中,他几次欲言又止,神情复杂。这一细微的异常,没能逃过民警孙跃的眼睛。
“警官,我通过努力获得了减刑,本来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但是我担心他们不相信。”来之不易的改造成果,却成了他不敢与家人分享的“秘密”。孙跃意识到,这不仅是传递一个消息,更是帮助顾某某家庭重建的关键一步。他积极鼓励道:“减刑是靠你实实在在的表现换来的,这是你积极改正的最有力证明,家人知道了只会为你高兴。”一次亲情通话时,他忐忑地告知了家人自己获得减刑的消息。
“真的假的?你可别再哄我们了……”电话那头传来的并非祝贺,而是将信将疑地询问,听着话筒里的怀疑声,看着顾某某那从期待瞬间转为失落的眼神,在一旁指导通话的孙跃以监狱民警的身份向顾某某的家人作出了证明:“您好,我是民警孙跃,这次减刑是真实的,是他努力改造的结果,请你们放心。”……顾某某和家里的隔阂慢慢消除,书信往来变得频繁,电话里也不再是争吵与猜忌,取而代之的是家人对他早日归来的期待。重新连接的亲情,成为了顾某某积极改造、走向新生的动力。
将锦旗送到监狱的那天,顾某某向民警深深鞠了一躬。“在毕节监狱服刑的几年,感受到用心用情改造不是一句空话,庆幸我今天走向新生,也感恩警官们为我的新生一路领航!”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