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公益广告
第06版:理论
第07版:视点
第08版:人大周刊
标题导航
从“接得住”到“接得好”
丹寨法院:“解封促交易+控款保执行” 破解资产流拍执行难题
赫章检察:让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有力度更有温度
图说新闻
刘杰:以奋斗为笔,书写实干答卷
从困境到新生!锦旗背后的“暖心答卷”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庆检察数字赋能推动行刑反向衔接——
从“接得住”到“接得好”
■记者 龙立琼
一起针对是否给予被不起诉人治安管理行政处罚的行刑反向衔接案件,通过“当事人基本情况”“刑事案件审查情况”“审查认定的事实及证据情况”等提示词,便可调用治安管理类的法律知识库,筛选案件所需法律法规并整合分析,最后根据提示词自动生成这起行刑反向衔接案件的初步审查意见——这便是余庆县人民检察院研发的“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审查智能体”带来的办案效率,真正助力高质效办案。
今年4月以来,该智能体在贵州省人民检察院的支持推广下,已实现全省基层检察院全覆盖应用,辅助办理行刑反向衔接案件2000余件,并在陕西汉中主办的“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制度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及现场演示。
聚焦痛点借力人工智能
2023年7月,最高检印发《关于推进行刑双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构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的意见》明确,不起诉案件后的反向衔接工作由行政检察部门牵头负责,加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消除追责盲区,打破“不刑不罚”怪圈。从此,行政检察工作多了一项新的职责和使命。
然而,这项新的检察业务所涉法律法规庞杂,在基层检察院民事、行政、公益诉讼部门“三合一”的办案模式下,专业检察力量配备不足的现实矛盾亟需得到解决。遵义市余庆县人民检察院紧紧围绕行刑反向衔接案件的实务需求和痛点,聚焦“数智化”,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法律监督的深度融合,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构建高效人机协同工作模式,以《人民检察院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指引》为依据,自主研发了“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审查智能体”。
目前,该智能体已在全省基层检察院推广应用,余庆县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一智能体的应用,可快速完成材料提取、法律检索、智能关联、法律分析及文书生成,提高文书撰写效率,缩短案件审查办理时间,且生成的文书还具备表述规范、杜绝错漏字的优点,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审查办理时间也从原有的3至6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极大释放了行政检察办案资源,有效推动了行刑反向衔接工作从“接得住”向“接得好”转型升级。
聚焦实务构建法律知识库
在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实务中,涉及的行政领域广泛、法律法规繁杂,对检察干警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余庆县人民检察院为充分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始终坚持“三个善于”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确保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此,针对行刑反向衔接的实务需求和办案部门适用过程中反馈的问题,余庆县人民检察院研发团队系统梳理了常见案件领域,自主构建了涵盖治安管理、生态环境、市场监管、食品安全、药品管理、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税务等14个领域的法律法规知识库。
同时,根据不同领域的审查差异设置了同领域案件《审查终结报告》有关提示词,特别是在《审查终结报告》最重要的“审查意见”部分,紧紧围绕“可处罚性”原则,根据“法定性+必要性+制发对象+处理意见”这四大重点要素,设计了涵盖提取材料、检索知识库、关联法律法规、分析违法行为“可处罚性”等内容详尽的提示词。内嵌的提示词能够指令智能体精准调用对应领域的知识库,并对案件进行全面分析,有效避免AI幻觉,提升了智能体适用法律的精准度。
聚焦高质效规范文书要素
当前实践中,各地检察机关对行刑反向衔接案件的具体审查要素和文书撰写方式各不相同。为此,余庆县人民检察院研发团队在省市两级检察院的指导下,在全省统一和规范了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审查终结报告》的审查要素和文书格式,并嵌入智能体。
同时,智能体还设置了覆盖全流程办案所需的《终结审查决定书》《检察意见书》《检察建议书》,这些后续的法律文书完全可以根据经检察官核对确认的《审查终结报告》自动生成,生成的文书格式严谨、法条援引准确、语言表述规范,实现全省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办理的规范性与审查结果的一致性。通过数字检察赋能,行刑反向衔接监督案件办理质效得到显著提升。
实践应用表明,目前,余庆县人民检察院研发的“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审查智能体”实现了从“人工翻阅”到“智能筛查”的转变,系统整理案卷材料、自动关联法律法规,解决了“找不全”的难题;实现了从“经验判断”到“标准输出”的转变,提炼重点审查要素、规范文书撰写标准,解决了“办不好”的难题;实现了从“分身乏术”到“聚焦重点”的转变,将智能审查节省的办案时间投入到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解决了“检力少”的难题,真正形成“人机协同、高质效办案”的新模式,让AI技术在检察工作中得到真正的创新应用。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