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视点
第06版:交安
第07版:法院周刊
第08版:教育周刊
标题导航
从“数字烟馆”到清净校园
图说新闻
六盘水市实现新车上牌“一网通办”
铜仁用“硬核力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图说新闻
高墙内的2000元和高墙外的多封感谢信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墙内的2000元和高墙外的多封感谢信
民警与服刑人员谈心。
■ 记者 牟岚
沈某原本在镇上开着一间小饭馆,生活虽然辛苦,却也安稳。可沈某不甘平淡,听人说“搞小额贷款来钱快”,心里的火苗就烧了起来,不顾父亲的劝告,执意加入了涉黑的小额贷款公司。
在金钱欲望驱使下他接连犯下诈骗、敲诈勒索、抢劫、非法拘禁等罪行,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沉重的刑期、20多万元的投资债务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妻子带着孩子签下离婚协议,父亲也因他的所作所为一夜白头、满心失望,曾经的亲情纽带近乎断裂。
入狱后的沈某陷入深深绝望,写下一封又一封道歉信,反复说着“爸爸我错了”“对不起”,却只得到父亲“失望透顶”的回应。失去亲情支撑的他,甚至萌生了轻生念头。这一情况被贵州省福泉监狱的民警及时察觉,他们意识到,单纯的口头教育和心理疏导难以唤醒家庭纽带断裂的沈某,必须另辟蹊径。
秉持“枫桥经验”的核心理念,分监区民警尝试引导沈某用实际行动弥补过错:“光说‘我错了’没用,得让他看见实实在在的改变。”在民警的鼓励下,沈某重新燃起希望,积极参与监狱组织的“辛勤汗水浇灌新生,劳动报酬悔罪赎罪”主题活动,将愧疚与新生渴望转化为劳动改造的动力。他省吃俭用近一年,用劳动报酬攒下2000元,在民警协助下寄回家里,希望贴补家用并给两个孩子买新书包。
这份满载悔悟与担当的“新生基金”,让沈父深受触动。反复摩挲汇款单的老人眼眶泛红,那个曾经不顾家的儿子,在高墙内真的发生了改变。不久后,沈父穿上儿子用劳动报酬购买布料、亲手缝制的冬衣,专程赶到监狱参加帮教会,一个迟来的拥抱化解了父子间所有隔阂。帮教会后,沈父接连写下多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对监狱干警的感激,也印证着对儿子改好的信心。
亲情的回暖让沈某改造劲头更足,他用劳动报酬缴纳部分罚金,凭借突出的改造表现获得减刑。如今,父子俩联系日益频繁,书信中满是沈某的改造进展汇报与父亲的暖心叮嘱,昔日的道歉与指责早已不见踪影。
沈某的转变并非个例,而是福泉监狱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缩影。近三年来,该监狱已有500余名罪犯像沈某一样,用劳动报酬履行财产刑、贴补家用,或为亲人购买布料缝制衣物。他们在劳动中学会担当,在亲情温暖中坚定改造信心,监狱的改造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在此实现有机统一,让高墙内的罪犯在悔罪赎罪中重获新生,为社会和谐稳定注入了积极力量。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