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亚和孩子们一起踏青。
顾亚带领孩子们开展乐器训练。
顾亚与郑龙校长和孩子们在草坪上弹琴互动。 ■ 通讯员 田胜平
海嘎村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拔2360米,被称作“贵州最高海拔村寨”“与天空最近的地方”,海嘎小学坐落于此,“云上学校”也因此而得名。而省人大代表、80后教师顾亚已在这里坚守了11年。
顾亚曾获“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贵州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11年来,他扎根乡村讲台,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让他们都闪闪发光。
“如果我们走了,就把孩子背到我家去”
“倍感荣耀!”只要回想起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时的情景,顾亚仍然难掩激动之情。
今年是“特岗计划”实施20年,顾亚和其他的同事一道,便想着以写信的方式,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他们在乡村教育一线工作的情况和体会。没想到,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回信勉励他们,还送来节日的祝福和问候,提出了殷切希望。
顾亚说:“在收到回信的那一刻,更坚定了自己牢记初心使命、扎根乡村教书育人的决心。”
顾亚记得,当初来学校时,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学校只有1名老师、14名学生;从学前班到小学三年级,轮流换着课本上课;甚至海嘎小学濒临拆除,孩子们以后上学每天都要多走10多公里山路。
“山里孩子不能没有读书的地方。”“我们要办‘完小’,开学孩子就能入学。”于是,顾亚在海嘎小学校长郑龙的带领下,挨家挨户进行动员。
“就近入学是好事,但就怕你们坚持不住哟!”家长们说出了心里话。
“如果我们走了,就把孩子背到我家去。”面对家长们的担忧,郑龙和顾亚坚定地承诺。
承诺需要用行动来证明。3年前,顾亚说服妻子也来到海嘎村海嘎幼儿园,当上了一名临聘幼师。他的3个小孩,也成了海嘎小学的学生。
承诺也换来了累累硕果:2016年9月,60多名学生,有了四年级;2018年,90多名学生,有了五、六年级;2025年,110多名学生,有14名老师……
“我不仅要教课本上的知识,更要帮孩子们找到心里的光” 读大学时,顾亚学习的是小学音乐教育专业,他曾经有一个“摇滚梦”,也组建过乐队。
来到海嘎小学,顾亚主要从事音乐教学。他发现,这里的孩子不敢跟别人讲话,不敢上台,缺乏自信。
有一次,顾亚在学校宿舍弹吉他时,突然看到很多孩子好奇地趴在窗台上观看。于是,顾亚暗下决心:“我不仅要教课本上的知识,更要帮孩子们找到心里的光。”
2017年,学校收到了第一批乐器捐赠。此后,尤克里里、手鼓、吉他、架子鼓和贝斯陆续齐全。2018年,第一支学生乐队“遇”组建起来。
“顾老师,学吉他有什么用吗?莫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刚开始,有些家长曾这样质疑。
面对质疑,顾亚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音乐课上,他用吉他伴奏,教孩子们唱歌;课外时间,他和孩子们围坐在操场上,大声歌唱,孩子们也慢慢露出自信的笑容。
真正让家长消除误解的,是2020年8月的那场“海嘎少年的夏天”线上演唱会,吸引了近160万网友观看。有人说他们的声音是最纯粹的天籁,也有人说他们拥有翻山越岭的勇气。
“没想到,我的孩子站在舞台上,能这么自信地歌唱!”之前曾一度质疑的家长如此感叹。
从“遇”到今天的“海嘎少年”,海嘎小学已成立13支乐队。顾亚介绍,一届届学生,从初入乐队时的低头躲闪,到站上舞台后的落落大方,跃动的不只是音符,更是自信与阳光。
“我要认真履职,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期盼”
“成为一名省人大代表,对我而言,既是沉甸甸的责任,又是无比光荣的使命。”顾亚说。
顾亚深知,人大代表要时刻关注民生福祉,倾听群众呼声和诉求,真正做到“认真履职,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期盼”。
去年暑假,顾亚发现乐队的鼓手小董几天都没有来练习,于是就到她家里去了解情况。
“愁啊,忙着养蜜蜂,100多斤蜂蜜滞销。”顾亚得知情况后,迅速发动身边的朋友,仅用3个星期的时间,便以200元每斤的价格,将滞销的蜂蜜全部销售出去。
针对留守未成年人较多的实际情况,为解决孩子们周末到学校学习后吃午饭的难题,顾亚还担起了给孩子们义务做饭的责任。
顾亚通过平时的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去年省人代会期间,顾亚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师资力量的建议,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注。今年省人代会期间,他提出关于改善贵州偏远高海拔乡村学校冬季取暖问题的建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履职有回应、见成效,更加坚定了顾亚履职的信心。他表示,将继续提升履职能力,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积极建言献策,奋力书写新时代人大代表的履职答卷。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