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枝特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指导当事人填写起诉状。
法院工作人员面对面宣传推广“两状”示范文本。 ■ 记者 杨情丽
一纸诉状,不仅是诉讼的起点,更是群众感受司法公正与效率的“第一窗口”。
过去,不少当事人因“不会写、写不清”起诉状而犯难,法官也因文书格式杂乱、要素缺失而识别难、效率低。2024年3月以来,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率先推出11类民事案件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今年7月更全面升级至67类文本,覆盖刑事自诉、民事、商事等领域。贵州法院积极响应、全面推广,以“两状”示范文本为抓手,推动诉讼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型升级,实现“群众喜欢用、法官愿意用”的双赢局面,书写了司法为民的新篇章。
“小诉状”推动“大服务” 诉讼门槛显著降低
近日,关岭法院立案庭收到一份特殊的快递,来自铜仁市的刘先生将一面印有“真心为民办事,倾心替民解忧”的锦旗邮寄至立案庭。
2020年9月,刘先生受某公司雇佣在工地施工,作业过程中不慎从高处坠落致伤,被送往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经鉴定为一级伤残。刘先生提起劳动仲裁要求赔偿,该公司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该裁决重新审理,关岭法院经审理判决该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判决生效后,该公司未按约定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因此刘先生向关岭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刘先生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关岭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立案庭干警王文冰在了解案情后,来到刘先生身旁,结合“两状”推广工作,一对一进行释明引导,全程协助刘先生填写示范文本要素,表格式文书让刘先生眼前一亮。
“原本以为申请执行是一套繁琐的流程,没想到一张‘表格纸’就解决了难题!”刘先生点赞道。回去后,刘先生给立案庭邮寄来锦旗,对立案庭全体干警在“两状”推广中提供的高效、精准、暖心服务表示诚挚谢意。
自“两状”示范文本推广以来,关岭法院采取多项举措推广运用,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契机,结合“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元典问答App,扫码即可一键生成“两状”文本,方便又快捷,同时结合线下纸质示范文本,精准匹配群众需求。
如今,贵州多地法院通过推广要素式、表格化“两状”示范文本,真正把诉讼服务做到了百姓心坎上。
龙里县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专门设置填写区,提供常见民事案件的诉状模板及指引单,配备专业导诉员“一对一”指导,确保当事人“弄得清、办得快”。这一便民举措的效果立竿见影——2025年以来,该院采用“两状”示范文本的案件已达769件,6月份应用率更是实现100%。
同样取得显著成效的还有荔波县人民法院。该院创新构建“点上优化、线上延伸、面上协同”三维联动模式,在64类案件案由中推广使用“两状”740件,今年7月适用率同样达到100%。而关岭法院则推出“一对一精准服务+双线自助服务+三方面联动服务”模式,在法官工作站、巡回审判点提供文书自取服务,真正打通了诉讼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从线下辅导到线上推送,从纸质模板到电子扫码,从小范围试点到全案由覆盖,贵州法院通过一次次流程再造、服务升级,真正降低了群众的诉讼门槛,让司法为民的初心在每一个诉讼环节中得到彰显。
“小文本”赋能“大审判” 办案质效全面提升
文书标准化,不仅方便了群众,还规范了审判。要素式诉状明确列出当事人信息、诉讼请求、事实理由等核心要素,使案件焦点更突出、审理更高效,成为法官快速理清争议、精准开展庭审的“好帮手”。
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法院的“三化三促”工作方法成效显著。该院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立“两状辅导专区”,由“映山红”导诉员开展“一看二问三指导”,帮助群众快速准确填写。2025年以来,该院适用“两状”案件数达962件,因文书规范、要素齐全,立案一次性通过率大幅提高,也为后续庭审奠定了良好基础。
兴义市人民法院则注重凝聚专业共识,联合兴义市司法局、律师协会召开座谈会,推动律师群体广泛使用示范文本。黔西南州律师协会会长连刚表示,“两状”示范文本不仅提升律师工作效率,更推动法律文书走向标准化、专业化,对整个法律职业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一份诉状反复修改,现在一次成型”,这已成为立案庭法官的普遍感受。示范文本的使用显著缩短了审核时间,减少了因格式不规范导致的退回补正,既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也减轻了法官工作负担。
随着“两状”推广深入,贵州法院还逐步建立起“应用—反馈—优化”机制。通过数据会商、案件评查,不断归纳经验、改进文本,推动示范文书与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深度融合,实现司法质效与群众获得感的“双提升”。
“小创新”引领“大变革” 司法为民成色更足 从“要我用”到“我要用”,从“写状难”到“简便填”,背后是贵州法院持续创新的为民实践。线上线下双线融合、法院律所多方联动、普法宣传深入基层……一场以“两状”为牵引的诉讼服务变革正在贵州法院系统蓬勃开展。
仁怀市人民法院鲁班法庭的创新做法颇具代表性。该庭召开“两状”培训会,制作《“两状”告知书》,从使用意义、注意事项等方面全方位解读,引导群众正确使用。与此同时,荔波县人民法院利用乡镇赶集日、布依族“四月八”、水族卯节等节点,组织干警深入村寨,面对面推广示范文本,让司法服务更接地气、更入民心。2025年以来,已开展专题普法5次,发放手册800余份。
“扫码即取、动手即得”已成为贵州诉讼服务的新常态。省高院在官方公众号、小程序提供示范文本电子版下载,并制作买卖合同、民间借贷、离婚纠纷三类案由的宣传视频,“手把手”教群众写诉状。各级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放置文书生成设备,当事人扫描诉状即可一键识别关键信息、实时生成“要素式”文书,还可手机保存、随时编辑,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这些创新举措背后,是贵州法院“如我在诉”司法理念的深入践行。通过推广“两状”示范文本,不仅解决了群众“写状难”的问题,更推动司法服务从“被动受理”向“主动引导”转变,从“程序合规”向“实质高效”迈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环节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度。
从一张纸到一类案,从一座城到全省域,贵州法院以“两状”示范文本推广为切入点,不仅实现了文书标准化、审判规范化,更践行了“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群众笑容多了,法官效率高了,诉讼流程快了——这正是司法为民最生动的体现。未来,贵州法院将继续深化“两状”应用拓展与机制创新,努力让公平正义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