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龙里县法院:“小额诉讼程序”为群众解烦忧
   ■记者 罗翔 通讯员 唐璐琦
  在龙里县人民法院的立案窗口前,深秋的阳光斜斜地洒在玻璃上,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神情。第一次来的王某,攥着皱巴巴的房屋租赁合同和押金条,眉头拧成了疙瘩,话没说两句就红了眼:“就几千块的押金,协商了半个月都要不回来,难道打官司还要拖很久?”
  而一个多月后,还是这个窗口,王某却笑着敲了敲柜台:“法官,麻烦帮我查下,案子是不是已经生效了?”
  这前后的转变,藏着龙里县人民法院用“小额诉讼程序”为群众解烦忧的暖心故事。王某的顾虑并非个例,不少人面对“小纠纷”时,总怕打官司“费时间、跑断腿”,宁愿忍气吞声也不愿走进法院。直到窗口工作人员递上温水、蹲身讲解,把“小额诉讼程序”的便捷性、权益保障讲得明明白白,那些“怕麻烦”的担忧,才在耐心释惑中慢慢消散。
  王某和肖某的纠纷,说大不大,作为承租人,王某退租时索要押金,出租人肖某却以“房屋有损耗”为由迟迟不还。几次协商,从好好说话到争执红脸,王某看着手里的单据,既委屈又犯愁:“跑法院怕麻烦,不跑又咽不下这口气。”而小额诉讼程序的出现,恰好打破了这种“两难”,让他悬着的心一点点放下来,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顺利提交材料,为纠纷化解按下了“启动键”。
  没有冗长的等待,没有繁琐的环节。法官先是电话联系了肖某,核实房屋损耗的实际情况,又组织双方在线上简单沟通,厘清权利义务;随后简化庭审流程,不纠结于无关细节,只聚焦“押金是否该退、该退多少”的核心问题,让审理高效推进。
  38天,这成了王某最意外的惊喜。“原以为至少要等两三个月,没想到一个多月就解决了!”更让王某舒心的是,整个过程,他没多跑一次腿,大部分沟通都是通过电话和线上平台完成,连生效查询都能在立案窗口当场办妥。
  “快”不是仓促了事,而是精准抓住“小案件”的特点:权利义务明确、标的额不大,无需复杂程序铺垫,用“简”换“快”,用“准”提“效”。背后是龙里县人民法院对“小案件”的重视。
  小额诉讼程序的“快”,从来不是单纯追求速度,而是把民生需求放在首位:少让群众跑一趟路、少等一天时间,就是让司法服务更贴近民心,让纠纷化解更契合群众对“及时正义”的期待。
  这起38天审结的小案子,不是偶然。在龙里县人民法院,小额诉讼程序就像一把“精准钥匙”,专门打开群众身边“小纠纷”的“锁”。民间借贷、物业服务、房屋租赁等权利义务明确的纠纷,不用再走“慢流程”,靠着“程序简化、审理提速、文书精炼”的核心优势,让“简案快审”落地见效。
  如今,龙里县人民法院还在琢磨着怎么把这份“快”和“暖”做得更实:计划多渠道宣传小额诉讼程序,让更多人知道“小纠纷有快办法”;规范程序衔接,让从立案到审结的每一步都更顺畅。
  正如立案窗口工作人员所说:“程序简一点,司法的温度就多一分;速度快一点,公平正义就离群众近一点。”
  在龙里县人民法院的立案窗口,来来往往的群众里,或许还有像当初王某一样带着愁绪来的人,但法院用“小额诉讼程序”跑出的“加速度”,正把这些愁绪一点点化成安心的笑容。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