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刹车失灵的“烈马”与12万余元的赔偿
谁为少年街头的意外“买单”?
  ■ 记者 罗翔
  秋日的荔波街头,本该是行人踩着暖阳悠闲漫步的时光,却被一辆像脱缰野马般失控的自行车,骤然撕碎了这份平静。
  12岁的姚某骑着一辆自行车,那车子像一头没了缰绳的烈马,随时可能冲出控制,车后踏板上还站着10岁的李某。两人的笑声还没飘远,“烈马”便与行人张某狠狠撞在了一起。倒地的瞬间,不仅三人受伤,更埋下了一笔12万余元的医疗费纠纷。这笔医疗费像一块沉甸甸的巨石,死死压着三个家庭,让原本平静的生活泛起了汹涌的波澜。
   失控的“铁架”
  事故发生前,姚某其实早知道自己骑的这辆二轮人力自行车“不对劲”,前后轮的制动器像老化的心脏瓣膜,早失去了“制动”的能力。可他没把这份危险放在心上,还是载上了想搭车的李某;而李某也清楚刹车的问题,却依然站在后轮踏板上,双手紧紧搭在姚某的肩上,丝毫没意识到,自己的重量正像一颗额外的砝码,让本就不稳的“铁架”更难控制。
  当这台失控的“铁架”朝着正常步行的张某冲去时,一切都成了定局。张某发现来车时立刻停下脚步,可“烈马”般的自行车还是狠狠撞了上去。倒地后,张某疼得连话都说不出,姚某和李某也擦伤了胳膊和膝盖。医院的诊断书和缴费单接踵而至,张某住院治疗的费用一共12万余元,这笔钱,成了三个家庭都不愿面对,却又不得不扛起的重担。
  张某的家人一次次与姚某、李某的父母协商赔偿,可每次都像碰到了软钉子,对方要么推脱“孩子不懂事”,要么争论“责任不在我”,始终没有结果。
  “孩子小,难道家长也没长心吗?”看着病床上日渐消瘦的张某,家人既心疼又无奈,最终只能拿起法律的武器,将姚某、李某及其监护人一并告上了荔波县人民法院,希望能讨回一个公道。
  法庭上的“责任棉线”
  庭审那天,法庭里的空气像被冻住了一样凝重。
  姚某的母亲红着眼眶辩解,语气里带着一丝侥幸:“我们早就离婚了,孩子跟着他爸爸过,这赔偿不该我一个人担。”
  李某的父母也低着头呢喃:“孩子就是搭个车,怎么也要赔钱?”
  张某的代理人则拿出医院的收费凭证、事故现场的证人证言,每一份证据都像一颗沉甸甸的砝码,压在法庭的天平上。
  荔波县人民法院法官没有急于敲下法槌,而是像一位耐心的织匠,一点点解开缠绕在“责任”上的乱线,姚某明知刹车损坏还骑行载人,是事故的“主引擎”,得担70%的责任;李某明知风险仍违规搭乘,像一颗干扰平衡的小石子,打乱了骑行的稳定,要担30%的责任;张某正常步行、无任何过错,就像平静的湖面没被风吹起涟漪,无需担责。
  可关键问题来了,两个孩子都是未成年人,赔偿该由谁来出?“根据《民法典》,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监护人要承担侵权责任。”法官的话掷地有声,他特意看向姚某的母亲:“‘离婚’从不是逃避责任的挡箭牌,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哪怕飞得再远,也改不了与风筝线的牵连,父母与孩子的监护责任,从来不会因婚姻的破裂而断裂。”最终,法院扣除姚某父亲已垫付的5000元后,判决姚某的父母共同赔偿8万余元,李某的父母赔偿3.6万余元。
  姚某的母亲和李某一方不服判决,提起了上诉。可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还是维持了原判,法律的天平从不会倾斜,它清晰地界定了:父母的监护责任,就像一根隐形的线,哪怕家庭破碎,也始终牵着孩子,不会“失效”。
  法官的“安全箴言”
  拿到判决书那天,姚某的父亲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懊悔:“早知道会这样,当初肯定盯着不让他骑那辆坏车,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李某的母亲也抹了把眼泪:“以后再也不敢让孩子这么冒险了,这教训太疼了。”
  而张某的家人终于松了口气,这笔医疗费有了着落,张某的后续治疗也终于有了保障。
  承办法官在案件审结后,特意给所有未成年人的家长提了个醒:“孩子的世界像一张白纸,对危险的认知还停留在模糊的边缘,分不清哪些行为会埋下祸根。家长就是孩子的‘引路人’,平时要多教孩子交通安全知识,出门要看好他们,别让‘一时疏忽’酿成一辈子的遗憾。”他还强调,不管是婚姻存续还是离婚,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就像空气一样,一刻都不能少。
  这场街头的意外,像一面透亮的镜子,清晰照出了未成年人监护中的“漏洞”,也照见了法律对责任的明确界定。12万余元赔偿的背后,不仅是一笔金钱账,更是一笔“责任账”。每一位家长都该记得,孩子的出行安全,需要用“监护”织密一张看不见的安全铠甲,挡住那些潜藏的风险;法律的底线,也始终守护着受害者的权益,提醒着监护人:你的疏忽,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如今,荔波街头的自行车依旧像灵动的音符,穿梭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可那场事故留下的教训,却像一句醒目的警示语,刻在每一位家长的心里:少年的平安路,不是靠运气铺就的坦途,而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搭起的“安全长廊”,监护人的“用心”,就是这长廊里最亮的灯,也是孩子出行路上最可靠、最不会失灵的“隐形刹车”。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