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遵义汇川区:物业“红”让楼栋暖意浓
  ■ 通讯员 陈欣月 记者 华姝
  红色楼栋焕然一新,红色物业服务暖心……漫步遵义市汇川区街头巷陌,“红”不只是一抹鲜亮的色彩,更是这片土地的精神底色、治理创新的鲜明标识,是浸润在百姓心头的安心与温暖。
  以党建为“纽带”,汇川区持续深化“红色美丽楼栋”建设,因地制宜探索多元物业服务管理模式,织密物业联建共建网络,以务实举措打通堵点、纾解痛点、化解难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社区领办——从“无人管”变成“贴心管”
  “这个红色物业不仅服务贴心,收费还实惠。”提到社区领办的物业公司,上海路街道南京路社区盈之宝小区居民赵慕良点赞。
  这个曾经老年人口多、流动人员多、居民诉求多的“三多”老旧小区,如今蜕变成了生活环境优、服务质量优、邻里关系优的“三优”新家园,而社区领办物业,正是这场蝶变的破题关键。
  南京路社区党总支书记胡小梅介绍,从2022年开始,社区创新推行“党组织主导、市场化运作、兜底服务”物业服务管理模式,成立遵义汇聚众商贸公司,开展物业兜底服务。
  盈之宝小区以“物业党建联建共建”为抓手,建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共商共议、监督管理和积分激励等机制,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推行楼层包保制,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单元、每一层住户。
  “有啥儿事,就找红跑团!”如今在盈之宝小区,这句话早已成为居民们心照不宣的“口头禅”。居民杨昌碧提起“红跑团”,脸上满是笑意:“遇到揪心事、烦心事,找他们准能解决。问题顺了,大家的心气儿也跟着顺了。”
  据统计,社区接管盈之宝小区以来,共收取物业费120余万元,纯收益20余万元,小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业费收取率从不足70%上升到95%。
  如今,汇川区实行社区领办物业的重点小区30余个,通过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一根根坚韧的“红色”纽带,串起居民幸福感。
  社企携手——从“推着干”变成“齐心干”
  “空调水滴答声停了,物业这效率,必须点赞!”
  “下班时候看到停车场的墙面重新粉刷了,心情也跟着敞亮了。”
  这是洗马路街道洗马社区浩鑫小区业主群里的日常对话。
  洗马社区党总支书记糜伶回忆:“以前物业推诿像‘踢皮球’,业委会成了‘空架子’,居民缴费磨磨蹭蹭,社区监督也跟不上趟,我们是想管也力不从心。现在有了支部引领,一下就大变样了。”
  走进洗马社区浩鑫小区,干净整洁的小巷,郁郁葱葱的树木,这个建于2006年的老小区见证着居民“问题清单”正加速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幸福账单”。
  洗马社区党总支牵头建设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物业公司“四方”协调共治机制。在社区党总支的指导下,业委会深入居民家中,收集居民心声,整理民情清单,物业公司根据清单逐一解决。在小区党支部党员大会上,业主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物业公司开展情况报告,追踪居民问题解决情况。
  当每一个平凡的心声都被温柔倾听,每一个微小的诉求都被真诚回应,蓄积的就是基层蓬勃向上的力量。目前,浩鑫小区实现投诉率、纠纷率、缴费率“两降一升”,物业费缴费率从不足50%提高到90%以上。
  居民自治——从“自家事”变成“大家事”
  “师傅,门口这个斜坡容易打滑,您明天来看看吧。”夜间巡逻中,徐仕碧联系建筑师傅。这位2023年10月加入的“小巷监督员”,正戴着红袖章穿梭巡逻,把发现的隐患记在本子上。
  在大连路街道易格孔社区,像徐仕碧这样的“小巷管家”“小巷监督员”和“小巷义工”,如今已经发展至129人。
  “小巷管家”走街串巷了解民情,“小巷监督员”细心观察督促整改,“小巷义工”暖心服务传递真情,红色身影活跃在每条巷道,在“小巷队伍”的合力下,易格孔社区的“小巷家园”温馨动人。
  作为典型的城中村,易格孔社区曾深陷治理困境,社区流动人口多、网格巷道多、危房数量多、矛盾纠纷多、安全隐患多等“五多”难题。
  “谁来管?”“怎么管?”成了居民心头的结。“自己管,党员带头,大家一起来!”社区党组织的号召,点亮了自治之路。
  易格孔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将辖区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置一个“小巷家园”服务阵地,组建红小巷队伍,拓宽服务渠道。
  如今,“小巷家园”早已从服务点蜕变为党群议事的红色驿站、便民服务的暖心窗口、文化宣传的精神堡垒。“红色引领 居民自治”的生动实践辐射汇川200余个小区,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