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田景文:为法治大厦添砖加瓦
  ■ 记者 牟岚
  今年56岁的田景文,是贵阳市花溪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他先后获得贵阳市2012年铁路护路联防先进个人,贵阳市2007年平安建设先进个人,花溪区2008年“严打‘两抢一盗’保卫百姓平安”专项行动先进个人,花溪区2010-2011年度尊师重教先进个人,花溪区2020年度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我是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人,是党和人民的事业给予我信心和勇气,才得以战胜病魔。如今,我生命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只要能多做一点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事,我心里就踏实,就感觉没有浪费我这赚来的每一天。”身为一名癌症康复患者,谈到自己的“特殊经历”,田景文是如此的豁达与坚定。
  大学毕业后的30年里,田景文当过羊艾监狱警察、孟关法庭副庭长、花溪区维稳办副主任、石板镇政府镇长、花溪区委政法委副书记、贵筑街道党工委书记、贵筑社区党委书记、花溪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花溪区司法局局长。不管岗位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他的为民初心。
  2022年12月起,田景文开始担任贵阳市花溪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他探索建立“六个联动”工作机制,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治实践,推进法治花溪建设开创新局面。其中,在青岩镇龙井村以“三举促三治”创示范,大力推进基层实践并做实“六个联动”“五精准四严格”,有力推动依法治区工作有序进行。2023年度,他因工作成效突出受到省司法厅通报表扬后,2024年度再次受到省司法厅通报表扬。
  田景文认为,法治的根基在基层。于是,他整合资源,建立“省指导、市统筹、区主抓、乡落实”的上下联动体系,以龙井村、镇山村为试点,培育基层民主法治示范品牌。
  走进花溪区龙井村,看到“法律明白人”正用乡音俚语给乡亲们讲解《民法典》中宅基地的新规定,大家听得频频点头。这也让田景文更加坚定心中信念,“法治的‘最后一公里’,需要我们俯下身去,把生硬的法条变成百姓听得懂、用得上的‘护身符’。”
  田景文还深入推进“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将农村五类人员纳入“法律明白人”培养范围,扩大基层普法宣传教育队伍,花溪区共培养“法律明白人”1776名;统筹区、乡(镇、街道)、村三级力量,建设具有花溪特色更高水平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目前花溪区共有2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2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无论负责什么工作、接受什么任务,他总是全力以赴、任劳任怨、以身作则,在难事急事面前冲在前、干在前,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岗位当阵地守、把奉献当本分看,每天平均工作近12小时。”同事们这样评价田景文,他的可贵品质在于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对事业的热爱,对责任的担当。
  “回望这些年,我常把自己和同事们比作一座‘桥’——连接法律与民生的桥,沟通政府与群众的桥,贯穿惩罚与救赎的桥。这座桥,需要法治的钢筋铁骨,也需要为民的情怀作为基石。”作为贵阳市花溪区司法行政工作的领头人,田景文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实干先行、积势蓄能”为工作准则。
  “基层司法工作没有惊天动地,多是润物无声。支撑我走下去的,是对法治的坚定信仰,是对脚下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田景文深知,每一次公正的调解、每一次有效的普法、每一次成功的帮教,都是在为法治大厦添砖加瓦。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