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生路安排警力值守。 ■ 记者 付先锐 贾华
入夏以来,贵阳凭借凉爽的气候与多元的文旅资源迎来旅游旺季。甲秀楼的夜晚人流如织,黔灵山公园的猕猴引得游客驻足,青岩古镇的石板路上满是探寻的脚步……据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中旬,全市累计接待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8.2%,旅游总收入同比提升21.5%。在旅游市场持续升温的背后,离不开贵阳市公安机关的平安守护。
区县联动:特色举措筑牢景区“安全屏障”
贵阳市各区县结合辖区旅游资源特点,推出“一景一策”护航方案。
南明区聚焦甲秀楼、花果园湿地公园等核心景区,组建“景区管理+公安+志愿者”联合工作组,在高峰时段实行“分时段限流+ 动线引导”,日均投入保障力量120余人次疏导客流、解答游客咨询。
乌当区围绕“乡村旅游”特色,组织民警深入偏坡布依族乡、新堡乡等民宿聚集区,开展消防安全检查与防诈骗宣传,排查整改电路老化、消防通道堵塞等隐患47处,守护乡村旅游“烟火气”。
花溪区针对青岩古镇、天河潭等热门目的地,开通“旅游直通车警务岗”,民警随车开展安全宣传,同时在古镇内设置5个“便民服务点”,提供应急药品、充电设备及旅游攻略手册,累计服务游客超3.2万人次。
“第一次来青岩古镇,刚到就收到民警递的安全手册,还帮我们规划了游览路线,特别贴心。”来自湖南的游客李女士拿着印有紧急求助电话的宣传页,对古镇的安全服务赞不绝口。
公安主力:全链条守护织密“平安防线”
在民生路,一道独特的风景正悄然形成:即便在民警就餐间隙、执勤岗暂时无人时,游客们也放心地将行李放置在岗亭周边,从容地去逛街购物。
这份从容与信任的背后,不仅是贵阳公安在旅游高峰期间实施的强化显性用警、动态巡逻和高密度值守等旅游警务机制,更得益于贵阳市公安局云岩分局文昌阁派出所与沿街171家商铺通过“民生路商铺联络群”共同织就的“安心网”。它不仅是警务联动机制的一次创新,更成为每一位游客旅行安全感的重要支撑。
8月16日下午,外地游客柯女士在乘坐贵阳地铁时,经历了一场“小意外”。她从龙洞堡机场站上车,抵达紫林庵站下车后,突然发现随身的黑色单肩包“不翼而飞”!包内有重要证件、手机等财物,人生地不熟的柯女士瞬间慌了神。中兴路站治安派出所接到求助后火速锁定关键信息:背包并非遗失在车厢,极有可能是柯女士在龙洞堡机场站过安检时,不慎遗落在了安检处。民警立即协调龙洞堡站工作人员确认背包安然无恙,并第一时间通知柯女士领取。
贵阳市公安局将“护航旅游季”作为重点工作,从巡逻防控、执法打击、便民服务等维度发力,构建全链条安全保障体系。在巡逻防控方面,全市推行“1+N”动态巡逻模式——以景区警务室为核心,联动交警、特巡警及社区网格员,在重点景区周边实行“白天见警察、夜间见警灯”的24小时值守;在执法打击上,针对涉旅违法犯罪开展专项行动,成功破获多起“黑导游”强制购物、景区周边盗窃游客财物案件;科技赋能则让守护更高效,贵阳市公安局依托“智慧警务平台”,实时监测各景区人流密度,当甲秀楼、黔灵山等景区瞬时客流接近承载上限时,自动触发预警并调度周边警力疏导,有效避免拥堵踩踏风险。
社会共治:多方协同凝聚“守护合力”
平安旅游环境的营造,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贵阳市文旅部门联合市场监管局,对景区周边餐饮、住宿行业开展“明厨亮灶”升级与价格公示检查,查处违规经营商户19家,保障游客“舌尖上的安全”与消费权益;共青团贵阳市委招募2000余名“旅游志愿者”,在高铁站、景区入口等场所提供引导服务,成为景区里的“流动风景线”;部分景区商户还自发组建“邻里守望队”,与民警联动开展安全巡查,发现游客遗失物品及时上交,仅7月以来就帮助游客找回手机、钱包等物品130余件。
“我们商户和民警经常一起巡逻,看到游客有需要就搭把手,不仅能帮到别人,也让景区的口碑越来越好,生意自然更红火。”青岩古镇一家卤味店老板说。
如今,在贵阳的各大景区,平安已成为与“凉爽”“美丽”并存的亮眼标签。随着“护航旅游季”行动的持续推进,贵阳将进一步优化服务保障举措,以更坚实的安全防线、更优质的文旅体验,让每一位游客在爽爽贵阳感受“诗与远方”的同时,更能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与安全感,持续擦亮“中国避暑之都”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