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独山县普法评议:让普法成为群众日常的温暖守护
  ■记者 罗翔 通讯员 徐兴帅
  当清晨的阳光洒满独山大地,法治文化广场上,晨练的老人驻足阅读普法宣传栏,孩童在法治主题雕塑旁嬉笑奔跑——这幅充满烟火气的法治图景,正是独山县以立体化评议激活普法履职动能的生动缩影。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独山县挣脱“纸面普法”的束缚,用“清单、评议、考核”三股力量拧成绳,让普法责任从文件里“走出来”,在群众生活中“活起来”,谱写出一曲法治与民生交融的动人乐章。
  一份清单 让普法责任有“准坐标”
  “以前做普法,总像在‘大海捞针’,不知道该聚焦什么、对准谁。”回望过去,独山县某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话语里满是感慨。而今,这份迷茫早已消散——独山县手握“责任清单+评估标准”的“导航图”,为全县普法工作划定了清晰路径。
  独山县司法局牵头制定的《普法责任制履职情况报告及评议实施办法》,如同为普法工作量身定制的“标尺”,将宪法、民法典等“共性清单”化为各单位必答的“基础题”,把部门专属法律法规“个性清单”变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特色题”。每一份清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模板”,而是随群众需求、社会热点动态更新的“活页册”,从企业车间的安全生产普法,到田间地头的涉农法律宣讲,再到社区里的维权知识普及,清单上的每一项内容,都连着群众的急难愁盼。
  如今,全县100%的国家机关单位都亮出了自己的“普法承诺”,100%的责任单位纳入监管,曾经模糊的“责任田”,变成了边界清晰、耕耘有序的“丰产园”。
  两场评议 让普法成效晒出“真成色”
  “不仅要书面看报告,更要现场听答卷!”每年初春,独山都会迎来一场特殊的“考试”——由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带队,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媒体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化身“考官”,为各单位的普法工作“打分画像”。
  考前一个月,独山县司法局早已将各部门的履职报告汇编成册,让“考官”们有充足时间细致审阅、梳理问题,杜绝“临场发挥”的敷衍。到了集中评议现场,被抽中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走上台,用一个个鲜活案例、一组组扎实数据,讲述普法故事。
  有的走进校园,让民法典知识变成孩子们爱听的“法治童话”;有的深入企业,为经营者送上“防范法律风险大礼包”;有的扎根社区,用方言情景剧解开邻里纠纷的“小疙瘩”。“考官”们则对照评估标准,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真心实意地给出建议,现场打分、当场反馈。2024年,28家单位获评优秀、44家单位获评良好,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各部门比学赶超、真抓实干的满满诚意。
  一次考核 让普法成果结出“民生果”
  “评议不是终点,而是让法治更好惠及群众的起点。”独山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的话,道出了立体化评议机制的初心。该县将评议结果挂网公示,让群众当“监督员”;更把履职情况、评议问题纳入年度党建成效考核“法治建设”核心指标,用“硬约束”倒逼“真落实”。
  2024年,9家单位因普法责任落实不到位被负面扣分,这一“警示钟”,让更多单位意识到:普法不是“软任务”,而是必须扛牢的“硬责任”。
  考核的压力,最终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动力。2025年以来,独山新增的镇级法治文化广场、文化公园,成了群众茶余饭后学习法律的“新阵地”;创新推出的法润乡村“五堂法治课”,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接地气的方式,把法律知识送到家门口,相关经验还被新闻媒体点赞;更有1家单位、1名个人获评贵州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为独山普法工作再添闪亮名片。
  如今的独山,普法不再是冰冷的条文宣讲,而是融入日常的温暖守护——从街头巷尾的普法宣传栏,到田间地头的法治宣讲,再到群众脸上满意的笑容,立体化评议机制正像一股春风,吹活了独山法治建设“一池春水”,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位群众。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