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检察机关举办法律政策研究条线业务竞赛颁奖现场。 本报讯(记者 罗翔)“从文书评查的细节抠到案件分析的逻辑链,这场竞赛比平时办案更考验综合能力!”刚走出业务竞赛考场,黔南州某基层检察院干警陈丹擦了擦额角的汗,语气里满是紧张与收获。8月15日,黔南州检察机关举办法律政策研究条线业务竞赛,以“实战化”比拼淬炼队伍,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研战一体”新动能。
不同于传统理论考试,此次竞赛紧扣法律政策研究工作核心需求,把“办案实践”搬进赛场,全方位考察选手的“硬功夫”。竞赛内容聚焦检察建议、检察委员会相关业务两大重点,覆盖法律法规运用、文书评查纠错、检察理论研究综述、复杂案件分析等多个维度,既要求选手精准引用法条对瑕疵检察建议提出修改方案,也需要结合办案实际撰写案件分析报告,甚至要针对某类新型案件梳理出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观点。
“比如文书评查题,给的是一份真实的检察建议草稿,里面藏着事实认定、法律依据、整改要求等5处问题,不仅要找出来,还要说明为什么错、怎么改才符合实战需求。”黔南州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介绍,竞赛题目均来自日常工作中的真实案例,目的就是让选手在“模拟实战”中暴露短板、提升能力。经过多轮激烈角逐,陈丹等4名选手凭借扎实的法律素养和实战能力获评“业务标兵”,黄立望等4名选手获“业务能手”称号。
竞赛落幕不是终点,而是能力提升的新起点。黔南州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刘南翔在总结讲话中,为黔南州检察机关法律政策研究工作划定“路线图”,提出明确要求。
把牢政治方向是根本。“法律政策研究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跟着中心大局走、贴着检察履职干。”刘南翔强调,要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找准研究工作与服务大局、推进检察改革的结合点,确保检察实践推进到哪里,研究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让研究成果真正成为检察履职的“智囊”。
守正创新是关键。既要深耕办案“富矿”,从日常案件中发现影响法律监督的根源性、倾向性问题,提出完善制度的对策建议,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考;也要善于从黔南检察实践中提炼“亮点”,总结具有地域特色的经验做法,形成原创性、标识性的理论成果,以理论创新反哺实践创新。
强化素能是基础。针对竞赛中暴露的短板,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业务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补弱固强;更要树立“竞赛思维”,把竞赛标准融入日常工作,常态化开展实战训练,培养更多实务型研究人才,以队伍整体素能的提升,推动法律政策研究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前觉得研究工作离办案有点远,这次竞赛让我明白,好的研究能帮办案少走弯路。”获评“业务能手”称号的黄立望说。此次竞赛不仅选出了“标兵”“能手”,更点燃了全州检察机关法律政策研究队伍的练兵热情。接下来,黔南州检察机关将以赛促学、以训促干,让法律政策研究真正成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