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国际
第06版:理论
第07版:人大周刊
第08版:人大周刊
标题导航
产业大发展 “鲤鱼”自然肥
玉屏平溪街道康华社区代表联络站:绘就社区治理新画卷
杨仕明:老兵归来
毕节:提高执法效能 改善人居环境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玉屏平溪街道康华社区代表联络站:绘就社区治理新画卷
■ 通讯员 彭国兵 万忠明
“家里有残疾老人行动不便,希望中午能帮忙送下饭。”玉屏自治县平溪街道康华社区居民陈红梅发出请求。
“收到!我马上给您安排。”玉屏自治县人大代表、平溪街道康华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米捡妹看到信息后,立刻回复。接着,在平溪街道康华社区代表联络站共同值班的人大代表姚仕宏立即前往现场,协调老年助餐点打包和红色物业人员完成送餐。
“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像上述这样的情形,是日前玉屏自治县平溪街道康华社区代表联络站的工作日常。
近年来,玉屏自治县平溪街道康华社区代表联络站在平溪街道人大工委指导下,着眼于“老小妇”群体,以“民呼我为、群有所依、新风有成”为“纲”,以“人大代表行动”为“笔”,以“铸就高质量发展”为“墨”,竭力绘就易地扶贫搬迁康华社区治理“后半篇文章”新画卷。
打造“人大代表+代表联络站”便民圈,展现“朝斯夕斯汇民意,念兹在兹皆为民”的民主图景,丰富社区治理民主内涵。代表联络站实行人大代表“接办”“交办”“领办”服务机制,健全完善“公告—接待—收集—交办—反馈”意见处理机制,带头“把脉问诊”落实群众民意需求,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为”。
作为驻站人大代表,2025以来,米捡妹在联络站共接待“老小妇”群众50余人次,贵州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录入人大动态13条、社情民意7条,办结民生实事22件。
打造“人大代表+‘老小妇’”幸福圈,展现“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关爱图景,提升社区治理共治效能。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度,该联络站充分利用社区益童乐园、老年助餐点、红色物业等活动载体,深化“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党员结对帮扶机制,构建养老服务15分钟应急响应圈,常态化免费开展“第二课堂”,解决辖区儿童日常下课、节假日、寒暑假的“空窗期”。同时,推动妇联、社区爱心妇女,共同创立“爱心妈妈”服务队。
2025年以来,该联络站为21名留守未成年人提供“一对一”关爱服务,帮助儿童健康成长;结对帮扶社区老人100余次,提供就餐服务500余人次;为儿童开展法律及心理辅导等活动63期,助推儿童快乐成长;为200余名群众推荐家门口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打造“人大代表+新风有成”文明圈,展现“代表引领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浸润民心”的暖心图景,激活社区治理源头活水。联络站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党员带头+群众共治+社会参与”的文明治理新模式。以“一份倡议、一个承诺、一种责任”为核心,组织移风易俗“院坝会”5场,利用社区广播喇叭循环播放平溪街道移风易俗倡议书100余次,发动党员率先签订“规范婚丧喜庆推进移风易俗”承诺书30余份,广泛动员志愿者力量积极引导群众和商户自觉摒弃乱倒垃圾、乱涂乱贴、乱搭乱建等不良行为。
“同时,我们还完善社区公约,大力倡导红白喜事‘车不过十、礼不过百’新风尚,组织群众对陈规陋习开展评议,形成《康华社区红白理事会办理专项居民公约》。”米捡妹说。
“小米(米捡妹)协调我们好多人共同制定了这个公约,带动我们自觉养成文明行为,社区变得越来越好了!”居民杨桂屏笑着说道。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