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国际
第06版:时评
第07版:平安贵阳
第08版:消防周刊
标题导航
织金法院打出创新执行“组合拳”
平坝法院巧破僵局促复工
图说新闻
瓮安县强化检察履职打击网络赌博犯罪
罗在艳:高墙内的“心灵摆渡人”
检护兰花分外香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罗在艳:高墙内的“心灵摆渡人”
■记者 牟岚
在贵州省王武监狱,有一间特殊的“心灵驿站”——心理矫治中心。这里,有一位默默耕耘的女民警,她用16年的坚守与温情,为高墙内的迷失灵魂点亮希望之光。她,就是罗在艳,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更是一位高墙内的“心灵摆渡人”。
2009年,当贵州省“第一个心理矫治工作全国试点单位”——王武监狱心理矫治中心成立时,罗在艳主动请缨,投身监管一线。面对全新的心理矫治岗位,她深知,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罗在艳系统学习心理学基础理论、犯罪心理学、心理评估与干预技术,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同时,她深入研究监狱管理相关法规和罪犯心理特点,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面对罪犯的抵触与不信任,她一次次用真诚打开封闭的心门;为跟进特殊案例,她常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了解罪犯的成长背景和心理症结。16年来,她成功帮助1600余名罪犯缓解心理压力、纠正认知偏差,并获省级“个别教育能手”称号。
在罗在艳的办公桌上,堆满了罪犯心理档案。每一份档案背后,都是一个个亟待拯救的灵魂。
罪犯杨某在得知妻子去世的消息后,情绪波动极大,行为异常,存在监管安全隐患。罗在艳接到任务后,运用共情技术、认知疗法、心理激励疗法等方法,帮助杨某逐步稳定情绪。
罪犯曾某得知其弟弟入狱的消息,又因习艺岗位变化,人际关系紧张等原因,严重失眠,内心压力很大,对改造和生活失去信心。罗在艳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重拾希望。曾某在监狱《心灵港湾》报上写道:“在对生活失去信心时,通过民警的心理辅导,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罗在艳用专业的心理干预手段和真挚的情感投入,让一个个濒临崩溃的灵魂重获新生。
除了个体心理干预,罗在艳还积极探索团体心理辅导新模式,如“人际关系你我他”“情绪管理小妙招”“健康从心开始”等主题鲜明的团体辅导活动。
在活动中,她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罪犯易于理解的互动环节,如通过“信任天梯”“齐心协力”等心理拓展游戏,引导罪犯在游戏中重建信任、学会换位思考。同时,她巧妙融入《论语》、茶道等传统文化元素,帮助罪犯在文化浸润中修正认知偏差,培养情绪调控能力。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让心理矫治过程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感,更在群体动力的推动下,实现了个体改变与集体进步的双向促进。
值得一提的是,罗在艳还擅长绘画。她坚信艺术蕴含着治愈心灵的力量,更将这份理念融入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中。
她组织罪犯开展心理漫画比赛。比赛中,有人画出“坠落”,表达悔恨;有人画出“活着”,描绘希望;有人用素描勾勒“回家的步伐”,表达对自由与亲情的渴望。
比赛结束后,罗在艳结合传统文化中“知错能改”“向善而行”的理念,引导罪犯从画笔中看见自己的内心。有罪犯感悟道:“原来我心里是想变好的,就是不知道怎么表达。”这些带着艺术温度的活动,像一把把钥匙,引导罪犯走向光明。
16年如一日,罗在艳以春风化雨般的坚守,在方寸之间的咨询室为迷失的灵魂找到方向,“用心做好教育改造,用情维护安全稳定。”这是罗在艳用实际行动践行的承诺,也是她作为监狱民警最真实的写照。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