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吴先鹏:让茶叶更香,村子更美,百姓更富
吴先鹏(右)迎接游客,为客人挂上红鸡蛋。

  ■记者 陈莉
  在雷山县西江镇脚尧村,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他脱下军装,却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他扎根乡村,以敢闯敢拼的劲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从“优秀士兵”到“茶产业领头雁”,从“救灾先锋”到“群众主心骨”,他就是西江镇人大代表、退役军人吴先鹏。
  “穿上军装,就要对得起这身迷彩;扛起钢枪,就要守护好一方安宁。”2013年,吴先鹏入伍时,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誓言。
  作为雷山县脚尧村第一位参军入伍的青年,他带着全村人的期盼走进军营,把“报效祖国”的梦想融入每一次训练、每一次执勤。在部队,他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连续两年获评“优秀士兵”,并成为全连公认的“智囊型战士”。军旅生涯不仅锻造了他“敢啃硬骨头”的勇气,更赋予了他“事事争一流”的信念。
  2018年,退役后的吴先鹏放弃县特巡警大队的稳定工作,毅然回到家乡脚尧村创业。“我是第三代茶人,不能让这门手艺断在我手里。”带着这份执着,他创办茶叶合作社,推动雷山银球茶从传统种植走向品牌化、国际化。短短几年间,他带领团队斩获“中绿杯”五星产品奖、亚太茗茶特别金奖等10余项国内外大奖,让深山里的茶叶走向世界舞台。
  “部队教会我,只要肯拼,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吴先鹏说。正是这种军人特有的坚韧,让他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再立新功。
  2022年,吴先鹏当选西江镇人大代表。他常说:“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而是责任。”这份责任,在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3年春节,脚尧村遭遇特大雪灾,通村公路全线瘫痪。吴先鹏连夜组织退役军人、党员成立突击队,在零下5℃的严寒中连续奋战3天,徒手清理积雪,打通了10余公里的“生命线”。2025年6月,黔东南连降暴雨,他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悬挂在树干上清除堵塞水道的巨石,双腿被石块砸伤仍坚持奋战48小时,直到恢复全村供水。
  “他是我们村的‘定海神针’!”当地村民感慨道。在吴先鹏的推动下,脚尧村建立了“退役军人+党员”应急机制,成为黔东南州村级防灾的示范样板。
  作为人大代表,吴先鹏还是群众的“传声筒”。通过“红色代办”“党员联户”等机制,他累计推动解决饮水安全、道路硬化、茶园灾后重建等多项民生问题,真正将履职答卷写在田间地头。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真本事。”吴先鹏深知,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他创新提出“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在茶产业上,计划推动“生态化、数字化、品牌化”升级,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成立品牌管理服务中心;促进茶旅融合,将闲置木屋改造成茶文化民宿,开发四季茶旅项目;创新“集体经济组织+茶企+农户”模式,让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分红等方式共享发展成果。
  在发展民宿产业方面,吴先鹏打算借鉴白碧村经验,盘活闲置老屋和荒地,推动民宿与农耕文化、非遗融合。通过“网格化管理+积分制考核”优化人居环境,形成“环境美—产业兴—村民富”的循环。同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核心,推动周边村落民宿产业协同发展,形成集群效应。
  “我生在脚尧,长在脚尧,能为家乡做些事,是这辈子最值得的事。”从“优秀士兵”到“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从“制茶能手”到“产业领航人”。谈及未来,吴先鹏目光坚定:“我将继续以人大代表职责为纽带,做好三件事——让茶叶更香,让村子更美,让百姓更富!”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