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关岭法院创新司法保护机制
凝心聚力共绘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
  ■记者 龙立琼
  从“三审合一”审判机制的探索,到“法院+妇联+团委”观护模式的构建;从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搭建,到“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生活帮扶”救助模式的形成;从U形审判法庭的细心设计,到协同保护中心的力量凝聚,关岭自治县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正朝着专业化、精细化、协同化方向稳步迈进。
   筑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根基
  审判机关是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中坚力量,关岭法院积极担当作为、主动尽责履职,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专业化上不断创新举措、完善机制。
  关岭法院精细化落实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未成年人综合审判改革,组建未成年人保护合议庭,打造家事少年审判专业团队,对涉未成年人案件进行专业化审理。近年来,结合审判实际,关岭法院出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工作任务及目标,大力推动未成年人特色司法保护、普法宣传教育等工作常态化开展。同时,全力打造“未成年人协同保护中心”。该中心涵盖家庭教育指导站、心理疏导室、法官妈妈工作室、U型审判庭等功能区域,筑牢未成年人协同保护工作平台。
  捍卫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法院责无旁贷。为此,关岭法院充实未成年人审判力量,确保审判工作一体化与规范化运行。在刑事审判方面,按照依法从重从快原则,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今年以来,该院审结侵害未成年人权益刑事案件6件,平均审结周期大幅缩短至37.5天。在民事审判方面,关岭法院针对涉未案件推行类案分流、繁简分流专业化审理模式,有效提升诉讼效率。今年以来,审结涉未民事案件488件,发放《关爱未成年人提示》300余份,发出司法建议2份、“人身安全保护令”5份,法治的刚性成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最为生动的注脚。
  构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
  全社会共同关心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
  为凝聚各方合力共绘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关岭法院与县妇联、团县委携手构建未成年人观护工作机制,共同制定并出台《关于构建“法院+妇联+团委”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充分整合法院在审判领域的专业优势、妇联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资源优势以及团委在群众工作中的组织优势,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司法保护与社会支持。
  通过社会观护工作,各部门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情况,切实履行社会调查、心理疏导、教育矫正、观护帮教等职责。今年以来,关岭8名观护员累计开展社会观护调查15次,评估报告采纳率高达98%,为案件审理和个性化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关键依据。
  关岭法院还携手县卫生健康局展开紧密合作,联合县内3家医疗机构构建干预体系,搭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根据案件审理需要,由卫健部门选派心理咨询师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辅导、心理疏导服务。截至目前,心理咨询师已为5名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生活帮扶”三位一体的救助模式,助力被害未成年人驱散心理阴霾,重返校园,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中,关岭法院始终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出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指引》,规范有序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针对监护人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等情形,适时启动家庭教育指导程序,定制个性化指导方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指导活动,并定期回访评估效果。截至目前,该院已制发《家庭教育指导令》20余份,督促和引导监护人正确履行监护职责,累计教育指导家长500余人次,有效促进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根基。
  校园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关岭法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未成年人法治素养的重要阵地,为建强这个阵地,关岭法院全力打造“线上+线下”立体普法矩阵,选派13名青年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围绕防校园霸凌、反诈防骗、预防性侵、预防溺水等主题,开展宣讲活动50余次。开展送法进校园、送法进社区、庭审观摩、法庭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推出“依法带娃”系列普法小视频,广泛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法治氛围。为提升普法质效,关岭法院还积极组织师生开展模拟审判活动,将法治教育融入审判过程,今年以来,已组织师生开展13次模拟庭审。
  传递司法温暖与人文关怀
  司法不是冰冷的法律适用,其温暖总在细微之处熠熠生辉。
  在一起涉未成年人电信诈骗案中,关岭法院法官秉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温情审判理念,促使未成年被告人深刻认识到错误,主动赔偿被害人损失并获得谅解。最终法院判处其免予刑事处罚,实现了教育、感化、挽救的司法审判目标。目前,该未成年人已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关岭法院传递司法的温暖不仅体现在温情的审判中,还体现在审判的“后半篇文章”中。该院严格执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中,85%得以继续完成学业,成功助力失足少年顺利回归社会。
  对于困境未成年人,关岭法院强化司法救助,构建“物质+心理+社会”综合救助体系,对困境未成年人给予全方位救助。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司法救助金10万余元,帮助20名未成年被害人解决就学、医疗等实际困难。
  强化判后回访是关岭法院彰显司法人文关怀的举措之一,该院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延伸审判职能,在案件判决生效后,法官及时开展回访与督促履行工作,密切关注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与心理健康状况,对被侵害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恢复正常学习生活。依法制发《自动履行告知书》,督促义务人履行给付抚养费等义务,及时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同时,积极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写一封信”“读一本书”等关爱行动,让留守未成年人真切感受到司法的温暖与关怀。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