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百炼军魂铸蓝盾 黔途万里写忠诚
——记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四支队
  ■ 记者 张光平
  在黔山贵水之间,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四支队(以下简称“四支队”)的70余名退役军人,正把“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写进万家平安的里程表。他们将军营的忠诚、纪律、奉献三大基因,精准转译为“路畅、人安、心暖”的新时代执法语言,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乡村振兴一线,竖起了一面面“流动军旗”。
   作风:一人是标杆,一群是铁军
  “一声‘到’,一生‘到’!”四支队将部队的条令条例、内务标准、队列要求,创造性地“嵌入”到日常执法规范和管理体系中。
  走进任何一支基层大队,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兵味”:宿舍内务棱角分明,一丝不苟;执勤前队列整训,步伐铿锵,精神抖擞;执法礼仪规范严谨,举手投足间透着庄重与专业。他们将部队“令行禁止”的钢铁纪律,转化为执法队伍“规范、公正、文明”的职业素养。
  战场可以转换,但军人“能打仗、打胜仗”的追求从未改变。在四支队,训练场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大练兵”是常态,“大攻坚”是使命。
  2024年全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秋季大比武”赛场上,以退役军人为核心骨干的四支队代表队,展现出过硬的业务素质和顽强的战斗作风。他们凭借扎实的法律功底、精准的办案程序、高效的团队协作,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集体二等奖、模拟办案团队二等奖。赛场上的辉煌,源于日复一日的严格训练和“赛场即战场”的拼搏精神。
  真正的考验,永远在守护路网安全畅通的第一线。国庆、春运等重大节假日,他们以当年在部队争创“二等功”的标准要求自己,确保辖区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急难险重关头,军人的本色更是熠熠生辉。在四支队四大队,一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老兵应急中队”,是支队响当当的“尖刀”。一次例行巡查中,他们发现高速路面上有大量散落物,严重威胁行车安全。他们没有丝毫犹豫,拉响警报、设置警示、指挥分流、快速清障……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仅用3分钟,险情排除,道路恢复畅通。
  服务:一人是温度,一群是力量
  在四支队退役军人的执法理念中,“执法”不是冰冷的处罚,而是一次次有温度的服务和引导。
  沪昆高速龙宫服务区,有一个特殊的“双服点”(执法服务+法律服务)。驻守在这里的3名执法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退役军人,同时还拥有另一个身份:普法标兵。自2025年7月服务点启用以来,累计服务超过300人次。
  四支队三大队、五大队的退役军人们,则把服务的触角伸向了运输企业。他们创新推出“执法+合规辅导”模式。面对需要办理大件运输许可的企业,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检查者,而是主动靠前的“服务者”和“指导员”,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多家企业因此实现一次性办结。看着企业负责人送来的10余面锦旗,“执法为民”的理念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服务的足迹,还延伸到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驻村队员付兴,这位从部队走出来的汉子,把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和细致入微的关怀带到帮扶村。他一户户走访全村脱贫户,详细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精准对接各项帮扶政策;组织力量,挨家挨户宣传,在危险水域设置警示标志,组织志愿巡逻,实现全村未成年人防溺水宣传教育全覆盖。
  形象:一人是窗口,一群是风景
  在群众眼中,四支队的退役军人,既是严格公正的执法者,也是可亲可敬的服务者。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塑造着交通执法的形象。
  二大队陈应良深谙“柔性执法”的力量。面对一些情节轻微、未造成危害的交通违法行为,他并非简单一罚了之。而是将司机请到一旁,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耐心的沟通、真诚的劝导,常常让原本满脸不服甚至愤怒的司机,逐渐“红脸变笑脸”,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并保证改正。一次教育,胜过十次罚款。
  宣传骨干王文钦,这位曾经的“笔杆子”,把镜头和笔触对准了身边的战友和路上的故事。180余篇带着泥土芬芳、充满人性温度的通讯报道、短视频,从他的笔下、镜头中流淌出来。
  一条路,两代情。军营锻造的钢筋铁骨,化作公路上默默延伸的护栏;军号催征的昂扬斗志,化作车流中无声的手势。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四支队的退役军人们用“动若风发”的执行力、“枝叶关情”的服务力、“令出必行”的公信力,在千里黔途写下同一个答案——岗位即战位,守护即使命;戎装虽解,军魂永在!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