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理论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国内
第06版:交安
第07版:法院周刊
第08版:教育周刊
标题导航
让未成年人在法治阳光下茁壮成长
“老警联调队”啃下矛盾纠纷“硬骨头”
省公安厅召开全省公安机关半年工作调度会
第三批全省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事例公布
图说新闻
百炼军魂铸蓝盾 黔途万里写忠诚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警联调队”啃下矛盾纠纷“硬骨头”
■ 通讯员 雷丹丹
随着时代发展,基层矛盾呈现出“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态势。邻里摩擦、婚恋纠葛、财产纠纷交织缠绕,一些积怨已久的“老大难”问题,即便民警多次介入,也常常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僵局。
为破解这一困局,安龙县公安局新桥派出所另辟蹊径,组建“老警联调队”,充分发挥退休民警人情熟、威信高、经验足,做起调解工作得心应手等优势,着力化解一批长期未化解的矛盾纠纷,弘扬公安退休民警“离岗不离党、退警不褪色”的优良作风。
满头银发、身形瘦削,目光如炬、侃侃而谈,在新桥派出所会议室内,“老警联调队”的队长杨剑正讲述着队伍成立的故事。
退休前,杨剑曾担任新桥派出所所长一职,扎根新桥镇11年。“2023年,我积极响应局党委的号召,加入‘老警联调队’,我们的队员来自不同岗位,有的曾从事法制工作,有的是其他派出所的退休民警。”杨剑回忆道,当接过领导颁发的调解员聘书时,他们倍感振奋,决心在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
“老警联调队”成立后,迅速展开行动。他们用一个月时间,从全局各派出所收集矛盾纠纷线索,经过梳理分类,建立详细台账,按照从难到易的顺序,有条不紊地开展调解工作。新桥镇木科村的一起婚恋纠纷,便是他们众多成功调解案例中的典型。
此前,木科村群众唐先生与蒲女士因感情不和,婚姻破裂。在起诉离婚期间,双方因财产、债务、孩子抚养权等问题多次爆发争吵。一天,蒲女士带着几名亲戚前往唐先生家中,试图强行带走孩子,双方矛盾瞬间升级,发生肢体冲突。
围观群众见状立即报警,民警及时赶到现场控制住局面,但后续的调解工作却困难重重。
原来,唐先生与蒲女士的婚姻是由双方长辈撮合而成。唐先生的父亲与蒲女士的父亲曾经是同事,还都担任过村干部,原本关系融洽的两家人,却因子女的感情问题反目成仇。至此,一起婚恋纠纷逐渐演变为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
得知这一特殊情况后,杨剑主动请缨参与调解,“以前我当所长的时候经常和他们打交道,我去试试调解,双方应该不会反感。”
杨剑带领“老警联调队”成员“分头”行动,走进双方当事人家中。他们泡上一杯热茶,从家长里短聊起,用带着方言的“土话”与当事人拉近距离,从法律、情理的角度出发,用专业与温情,把看似无解的矛盾“死结”化解成“活扣”。
一个星期后,双方态度缓和,“老警联调队”与派出所民警再次组织面对面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一场可能升级的纠纷就此画上句号。
从邻里矛盾到土地纠纷,从婚恋纠葛到家庭矛盾,“老警联调队”凭借着与群众打交道的丰富经验,“啃”下一块块矛盾纠纷“硬骨头”,得到群众认可的同时,“有难题找老警”也成为了派出所民警们的共识。
年轻民警遇到疑难问题或难以调解的矛盾时,总会第一时间拨通老警的电话,或是邀请他们到现场“传经送宝”。老警们也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悉心传授调解技巧。正如“老警联调队”队员常说的:“警服虽脱,警心永存。能为老百姓多做点实事,为维护辖区和谐出一份力,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