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吴蔚兰:帮助罪犯重拾生活信心与希望
  ■记者 牟岚
  今年52岁的吴蔚兰是贵州省第一女子监狱六监区四级高级警长,负责监区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从警29年来,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有的只是对监狱事业的默默坚守。她曾获“全省监狱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公务员”,并记个人三等功两次。
  吴蔚兰1996年从省司法警官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贵州省松林监狱工作,2010年调入第一女子监狱从事一线监管改造工作。
  “以前在松林监狱从事的是行政、后勤、生活卫生等工作,突然到了女犯监狱工作内心还是有点紧张。”刚从松林监狱调到第一女子监狱教育改造罪犯时,最初的一段时间吴蔚兰也曾彷徨和迷茫,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她在工作中边干边学。
  “我最开始从线上巡视开始,拿着罪犯名单对着工位逐步认识了解。”吴蔚兰从带班岗位起步,从背诵“四知道”、个别教育谈话、思想波动罪犯的教育引导、罪犯违规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置等工作开始,认真学习执法业务,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通过不懈努力,吴蔚兰逐渐掌握了监管改造罪犯业务技能,在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她坚持把管理与教育融为一体,将专题教育与辅助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谈话相融合,心理疏导与思想释压相配合,增强罪犯遵规守纪意识,提高罪犯改造积极性,提高罪犯思想认知水平,助力监区持续安全稳定。在这个过程中,吴蔚兰也成长为教育改造工作的行家里手。
  在一次日常的习艺线上巡查时,吴蔚兰发现罪犯李某盯着生产用的剪刀发呆,结合其自入监后悲观消极,寡言少语,不与任何人接触,吴蔚兰敏锐察觉到李某有消极行为倾向。当时已临近下班,吴蔚兰当即与其他民警调至当天值班,当晚即对李某开展攻心谈话。
  开始谈话时李某并不配合,吴蔚兰的老家与李某老家距离较近,于是吴蔚兰就从老家的一些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为切入,渐渐地打开李某的话匣子。原来李某入狱前曾长期遭遇家暴,一度生活在阴影下,入狱后深感自己给家庭丢脸,觉得家人都放弃她了,加之担心自己的两个孩子无人抚养,开始有厌世情绪。吴蔚兰当晚联系了李某的家人沟通了解情况,其中李某的弟弟第二天就来到监狱会见。当李某得知家人并未放弃她,两个孩子也由父母抚养照顾时,思想包袱终于放下。随后吴蔚兰多次对李某开展教育引导,并根据其特长,引导她参与监区组织的文艺活动。渐渐地,李某的思想和行为都有了较大改观,性格开朗了许多,并积极投入改造。
  吴蔚兰注重对罪犯教育改造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罪犯习艺技能的培养。她坚信,让刑满释放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是降低重新犯罪率的有效手段。
  在她的教育引导下,刑释人员张某利用在监内学习掌握的中医按摩理疗技术开了中医按摩理疗店。2023年12月,监狱通过刑释人员电话回访得知张某现在有了比较理想的月收入,生活稳定。张某还表示,在监狱里不仅学习到了谋生技能,还学到了法律知识,并培养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三观,这些都助力她步入正轨,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还有她曾经直管的刑释人员高某某、李某某、刘某某等均利用在监内所掌握的缝纫机操作技能,,在不同的服装厂上班,生活稳定。
  “吴区是我们的暖心老大姐,对我们严格要求的同时,也会事无巨细的耐心教我们。”这是年轻民警对吴蔚兰一致的评价。
  “用一句话总结我这近三十年的从警经历,那就是:累并快乐着。每当看到罪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有较大的改善,我就更有干劲;每当改造好一名罪犯,我就会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吴蔚兰感慨道。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