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国际
标题导航
贵安公安:“无人机警队”提升新质战斗力
检察监督纾民困 冒名婚姻被撤销
图说新闻
息烽县法院开展庭前调解 以“爱”化解抚养权纠纷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律师曹天楚:“把群众的事办妥了,我心里头就踏实了”
警方追回被骗款 群众千里送锦旗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律师曹天楚:“把群众的事办妥了,我心里头就踏实了”
■记者 牟岚
在遵义市红花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有一位来自安徽开仁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援助志愿律师——曹天楚,他积极投身工作,服务于基层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法律援助志愿律师的责任与担当。
曹天楚的父亲曹旭和母亲陈贤都是律师,他们也曾作为全国“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自2013年起,连续多年辗转在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开展法律援助服务。面对父母常年驻守艰苦地区、收入微薄的工作状态,曹天楚曾经困惑不解:“他们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选择?”
2017年的春节,刚刚大学毕业的曹天楚赴新疆探亲。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劳动争议仲裁院里,曹天楚目睹母亲陈贤身处成摞案卷的包围中,仍耐心为农民工处理欠薪案件的情景。一位受援对象不停地向她道谢:“没有你们的帮助,我的血汗钱根本要不回来……”这幕场景瞬间让曹天楚明白了父母坚持法律援助的原因,也明白法律援助作为守护社会公平正义重要防线的价值所在。
于是,曹天楚在2019年取得律师执业资格后,来到了安徽开仁律师事务所工作。执业6年多时间,他主动承接法律援助案件400余件,为农民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挽回经济损失逾800万元。
曹天楚清晰地记得,2024年9月的那一天,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从司法部工作人员手中接过“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旗帜并奔赴贵州遵义。他感觉自己仿佛是在延续父母走过的道路,从边疆到山区,一家人在尽着一样的责任——把专业的法律服务送到最需要、最基层的地方去。
初到遵义,郑某燕等3名公司员工焦急地来到红花岗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称其所在公司未经协商强行安排他们到外地工作,否则就辞退处理。曹天楚接到指派后,依据《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为3人梳理证据、撰写仲裁申请书并提交劳动仲裁委。最终在仲裁委调解下,用人单位向3名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共计35392元。2025年6月10日,3人带着“公平正义促和谐法律援助解民忧”“正义之卫士律师之楷模”的锦旗前来向曹天楚表达感谢。
在红花岗区服务的这段时间,有一件农民工群体维权案令曹天楚印象深刻。
2021年前后,原告23名农民工经被告招聘在遵义市新蒲渝欧教育城从事保洁工作,虽签订书面劳务合同,但均由被告单方保存。2023年起,被告持续拖欠工资,23名农民工多次催要并向红花岗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却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经红花岗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在当地服务的曹天楚便负责办理这件群体性劳务纠纷案件。
接受指派后,他调取了23名农民工的银行流水、微信工作群聊天记录、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的登记表、人事签字的工资表截图等147份证据,对被告否认拖欠事实、隐匿劳务合同等关键争议作出有力回应,并结合互相印证的证人证言,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为尽快缓解农民工的生活困境,曹天楚结合实际制定“保底支付+分期履行”的和解协议,要求被告先行支付每人1个月工资以解决农民工紧急生活需求,剩余欠款陆续支付,最终依法化解了该起劳务纠纷。
从江淮平原到黔北山区,曹天楚始终保持着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饱满热情。截至目前,他已为服务地承办法律援助案件30件,解答劳动权益、合同纠纷等咨询1000余人次。他说:“把群众的事办妥了,我心里头就踏实了。”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