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文丹
为进一步推动贵安新区公安局从警情“被动处置”向“预测预警”模式转型,贵安新区公安局通过构建空地协同防控网络、重点场景精准布防、多场景实战效能升级、专业化队伍建设、智能平台赋能等方式,并依托新区优良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化公安机关改革,打造警用“无人机警队”模式,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
从单机到“警队” 20余架警用无人机构建巡逻矩阵
“月亮湖北侧发现3名青少年靠近深水区,请附近巡逻警力立即前往劝离!”7月15日,在贵安新区公安局指挥中心,“警航零号”正操作一架搭载高清摄像头的警用无人机将实时画面回传至指挥大屏,指挥中心迅速调度离该警情最近的地面巡逻警力前往处置。
“这架执行日常巡逻任务的无人机是我们公安局20余架警用无人机中的‘一员’。”贵安新区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副支队长徐年志介绍道,2024年,贵安新区公安局开始组建警用无人机队,当时仅有一台大疆经纬Matrice300RTK,如今,在该局党委的支持发展下,已组建出一支包含穿越机、大疆经纬Matrice4E和大疆经纬Matrice4T等多种机型的“无人机警队”。
“今年上半年,这支‘无人机警队’已累计执行巡逻等飞行任务10万余分钟,也就是说一天要飞行至少16小时。”徐年志告诉记者,“无人机警队”不仅实现了数量上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在“无人机警队”制度与标准上也有保障。
“我们在指挥中心建立了‘警航零号’,并设置警用无人机机场1个,公安局所属警用无人机都受‘警航零号’统一调度。”徐年志说。此外,贵安新区公安局还建立了5个警用无人机机场,配置5架警用无人机实现4个辖区全覆盖。这些警用无人机除受“警航零号”统一调度外,各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也同时拥有操作管理权限。与此同时,还在贵安新区城市运营中心设立警用无人机实时登录平台,派驻民警驻点,针对辖区警情实时调度,实现警用无人机24小时动态巡航。
从零证到集群 20名飞手激活全警共享模式
“加油!加油!”3月30日,2025贵阳贵安樱花半程马拉松赛在贵安新区鸣枪开跑。为马拉松爱好者默默守护的除了赛道两侧830余名民警辅警外,还有一支由3台警用无人机组成的巡航编队。
“这支警用无人机巡航编队如同‘天眼’,可俯瞰21.0975公里赛道全貌。”徐年志介绍,其中无人机搭载的热成像技术更是让现场异常情况“无处遁形”,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可立即精准定位,派驻地面警力迅速响应,形成“空地一体”的全方位守护,也让该局以智能、精准、有温度的守护,为今年贵阳贵安马拉松赛事增添科技的力量。
据了解,守护这场马拉松赛事中的警用无人机巡航编队的操作手,都是持证无人机操作手。其中,一位是来自贵安新区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的无人机操作手况鑫,他向记者介绍,今年,他报名参加了无人机驾驶证培训并顺利通过考试,培训内容有民航法规、气象学、飞行原理等理论课程,也包含了姿态模式飞行、地面站航线规划等实操训练。
“和况鑫一样的持证无人机操作手,我们公安局共20余名,同时我们有效实现了警用无人机的全警共享模式。”徐年志介绍,如刑侦支队使用穿越机等警用无人机机型,在密闭环境的实际场景开展侦察任务演练和执行;交警支队使用警用无人机执行护学岗与各大安保巡逻任务等;辖区派出所使用警用无人机开展山火侦察、日常巡逻、高空警示等任务。
从试点到实战 3.5公里半径5分钟响应闭环
“接警情,辖区某地因强降雨导致河水暴涨,群众被困孤岛,请迅速前往开展救援。”近日,一场抗洪抢险实战化演练在贵安新区公安局马场派出所辖区某河流地段开展。
随着贵安新区公安局指挥中心一声令下,马场派出所开展日常巡逻的警用无人机在5分钟内抵达现场,对演练受灾区域进行高空侦察,精准定位“被困群众”位置,并实时回传指挥中心。
“目前,我们部署在公安局与辖区各派出所的警用无人机有效巡逻半径为3-3.5公里,能实现发生警情时,警用无人机可在5分钟内到达第一现场。”徐年志介绍道,警用无人机为地面警力提供了高空全局监控、复杂地形侦查、紧急物资投送、通讯与威慑等支持,已逐步形成“天眼+铁拳”空地一体警力协同防控网络,极大地提升警情响应效率。
“我们的警用无人机严格执行‘跟着警情走’的日常巡逻模式。”徐年志以警用无人机在重点场景执行巡逻任务为例,贵安新区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与各辖区派出所在执行夜间巡逻任务时,除使用常规的“车巡”与“步巡”相结合外,还增加警用无人机对夜间人员密集场所与发案率较高场景的巡逻工作,如夜市摊点、工地、路边停放的货车等场景。
今年以来,贵安新区公安局多组警用无人机飞行和警航调度11787架次。其间,劝离垂钓防溺24次80余人,道路拥堵3处,护学岗低空喊话上百次,实时进行隐患监控;同时配合开展大型安保10余次,假期对景区、露营基地提醒群众60余次,对夜间工地、夜市摊点进行巡视提醒31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