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理论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国际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法院周刊
第08版:交安
标题导航
新印1950:法治护发展 老城焕新颜
加强特种行业管理 守护夏夜“烟火气”
自主研发激活数据潜能 精准分析提升审判质效
紫云自治县“法治伴我成长”主题绘画作品征集活动圆满收官
图说新闻
大方县检察院“三个意识”强化刑罚交付执行检察监督
社区民警冉小敏:真情服务暖民心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民警冉小敏:真情服务暖民心
■ 记者 姚强 通讯员 何成龙
在道真自治县玉溪派出所辖区的青石板路上,总有一个挎着帆布包的身影穿梭于街巷,他就是冉小敏。自1992年穿上警服,从刑侦硬汉到社区“当家人”,三十载岁月在冉小敏眼角刻下皱纹,却未磨掉那份“铁面”执法的刚性与执法为民的温情。
冉小敏是玉溪派出所新兴社区负责人,他将县城中心最复杂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打造成“零重大案件”的平安样板。社区居民们说:“冉警官的帆布包一摇,整条街都透着安心。”
“社区警务没捷径,就是脚勤、手勤、嘴勤。”冉小敏的帆布包常年装着三本笔记:走访记录、隐患台账、群众诉求。道真自治县新兴社区2300余户居民,他能随口报出独居老人的用药时间、出租户的搬离动向。
今年梅雨季,他在排查时发现某出租屋电表日均转动300度,远超普通住户。深夜蹲守时,他透过窗帘缝隙看见10余人围坐在电脑前打字,立刻联动相关部门打掉了这个藏匿的“刷单诈骗”窝点。
他年均走坏4双胶鞋,每月对旅馆、企业开展“穿透式检查”时,他戴着白手套仔细检查消防栓接口,翻开后厨垃圾桶检查食材。商户笑称:“冉警官的白手套,比纪委巡查还严格。”
辖区72岁的韩女士接到“医保局”电话,要求其报银行卡验证码时,她拨通了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冉小敏快速到达老人家中成功阻止了这起诈骗事件。事后发现,诈骗分子已获取老人全部身份信息,就差验证码完成转账。
“纠纷像滚雪球,越拖越难收。”今年3月,黄某提刀站在岳父家门口,其与妻子的离婚纠纷已演变成两个家庭的对峙。得知情况后,冉小敏迅速赶到现场进行调解。接下来的三天,他多次在两家间穿梭,白天算清共同债务分割,夜里陪双方老人下象棋、拉家常。和解那天,两家人一起吃了顿“破冰饭”。
在处理服装店标价纠纷时,他让争吵的店主与顾客互换角色:“您若花2000元买了价格标成200元的大衣,是该补钱还是吵架?”最后,顾客红着脸补了差价,店主也主动送了顾客一条围巾。
冉小敏凭借着“隔离情绪—溯源症结—换位思考”的“三步调解法”,让辖区纠纷警情从月均12起降至4起。社区群里流传着他的调解金句——“道理越辩越清,火气越怼越盛”。
得知村民李大娘的身份证遗失后,次日清晨,冉小敏便带着户籍员来到老人住所,用晾衣绳扯起白布当背景,为老人拍照。辖区八旬老人迷路那天,暴雨倾盆,老人只重复“尹珍街”三个字,冉小敏驱车12公里问遍20个带“尹”字的小区,最终在东街社区找到了焦急的老人家属。
面对因沉迷网游辍学的少年小张,他没讲大道理,只是翻开泛黄的知青相册说:“这是叔19岁在田埂上插秧的照片,因为逃学,写报告还得查字典。”小张盯着照片里那个在泥泞中咧嘴笑的青年,突然把手机塞进他的手里说:“叔,我想回学校了。”
今年以来,冉小敏已为群众代办户籍业务17件,护送迷路老人儿童9人次,帮教失足青少年5名,他的包底磨出的破洞,总被他用胶布仔细粘好——“这包装着百姓心事,破不得。”
暮色中的新兴社区,路灯渐渐亮起。冉小敏的帆布包又鼓了起来:给王大爷的降压药、新印的反诈扇子、某工地欠薪纠纷的调解方案。路过小吃摊,摊主硬塞给他热包子:“冉警官,上次帮我找女儿,还没谢你呢!”他笑着摆手,继续走向巷口那盏最暗的路灯——那里住着独居的李奶奶,他得去看看窗户是否关严实。
三十载从警路,冉小敏用铁面守护一方平安,以柔情编织民生经纬,让“有困难,就找冉警官”成为黔北山城最温暖的承诺。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