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新印1950”街区游玩打卡。 ■ 记者 牟岚
2024年5月,位于贵阳市云岩区友谊社区的“新印1950”文创街区正式开园,这里成为了贵阳市最新的文化地标。“新印1950”由拥有70多年历史的贵州新华印刷厂老厂房蝶变而来,将工业遗址转化为文化创意空间。
走进“新印1950”街区,这里集天桥食集、城市展厅、新印文化空间、文创类品牌等休闲文化空间和多元业态于一体,让大众享受现代商业便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工业文化氛围。
开园一年多以来,“新印1950”不仅成为了文化地标,还被打造成贵阳市的社区普法主阵地之一。云岩区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真正落到实处细处,将法治作为贯穿营商环境建设的一条鲜明主线,最大程度激发动力和创新活力,以法治之力护航“新印1950”的发展。
“新印1950”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云岩区政府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的探索与实践。
云岩区政府贯彻“随叫随到、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理念,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在“新印1950”园区正式开业之前和营业期间,云岩区普陀路街道持续为“新印1950”园区内有需求的个体工商户和入驻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同时,长期帮助“新印1950”园区协调外摆问题、进行招商资源嫁接……
为增强企业法治宣传氛围,云岩区多部门联合在“新印1950”园区内共同举办多次法治宣传活动。此外,为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合理诉求,云岩区各单位落实“包保企业走访”机制,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实际需求,提供精准服务。自项目启动以来,各行业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与企业召开政企座谈会1次、对接具体项目4次,实现包保企业走访共计90余次,真正做到了“护企、安企、便企”。
作为社区普法主阵地之一,“新印1950”通过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和创新载体,将法治元素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氛围。
在“新印1950”的商场里,显示屏上滚动播放法治标语、普法短视频和法律常识。街区的印刷博物馆里,法治元素巧妙融入新印厂主题,通过展览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法律知识,让市民游客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法治意识。
广场上,不定时地上演相声、说唱、音乐会等,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普及法治观念,通过新颖的方式将法治元素带入市民日常生活。
街区里还有一个红骑驿站,这是专门为快递员、外卖员及商圈商家打造的党建服务阵地和普法阵地。
红骑驿站里配备了电视机、阅读机、微波炉、免费热水饮水机、休息桌椅、医疗护理包、雨伞雨衣等设施设备。“在这里,他们不但可以休憩,还有法律援助申请引导、法律服务者联系公示栏等服务项目。”普陀路街道组织委员、“新印1950”商圈党委书记吴玉玲介绍道。
红骑驿站内定期开展公积金缴纳政策解读、电瓶车安全使用培训、个人信息保护等普法活动,有效提升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护意识和职业安全水平,让新就业群体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好帮手”。
“之前一直认为我们这些人和公积金没有关系,听了你们的宣传才晓得这个。”外卖员小张这样说。普陀路街道联合贵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红骑驿站里开展宣传活动。贵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给新就业群体发放宣传手册,并向他们宣传贵阳贵安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政策优势,宣传公积金贷款、提取、缴存等公积金新政策及办理方式,提升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政策知晓率。
今年5月30日,红骑驿站组织宣传开展“五闪”积分活动,引导外卖员、快递员等通过使用手机“随手拍”上传基层治理安全隐患、参与基层治理活动等,获得积分奖励,累积积分可兑换丰富奖品,此举很快就收到良好的效果。
近日,外卖员小吴在送餐过程中,路过某条小巷时发现有一块井盖松动移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他迅速通过骑手微信群上报这一情况,随后从附近找来木板盖住井口,避免行人或车辆坠入。云岩区委社工部、普陀路街道工作人员迅速响应,联系相关负责人并组织施工人员对松动井盖进行更换,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快递员、外卖员们凭借自身工作优势,成为了街道和社区的“千里眼”“顺风耳”,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从一座锈迹斑斑的老厂房到全省文创街区示范项目,“新印1950”的成功,为云岩区在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及城市更新中提供了宝贵经验。接下来,云岩区将继续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规范涉企检查等方面,全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同时发挥好“新印1950”的示范作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