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时评
第05版:国内
第06版:国际
第07版:平安贵阳
第08版:消防周刊
标题导航
医保卡岂能成为“套利卡”
医保个人账户岂能成药店“唐僧肉”
药店岂能沦为价格游戏的操作场
医保监管该对“阴阳价”乱象出重拳
安全降温,从认清风险开始
智能时代,安全不能“掉线”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药店岂能沦为价格游戏的操作场
■童方萍
药店“阴阳价”,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更对医保制度的公平性构成严峻挑战。当药店将价格歧视伪装成促销手段时,亟需制度利剑斩断利益链条,让医保真正成为守护群众健康的坚实盾牌。
价格欺诈的实质是赤裸裸的利益掠夺。北京某区医保局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该区定点药店因“阴阳价”现象多收费用超300万元,涉及药品种类达127种。老年患者王大爷长期在定点药店购买降压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持续支付高于医保结算价30%的费用,直到医保系统升级提示异常才惊觉受骗。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药店甚至将未纳入医保目录的高价药伪装成目录内药品进行“偷梁换柱”,让患者在毫无察觉中承受经济损失。这种隐蔽性极强的价格陷阱,正蚕食着患者对医保体系的信任根基。
当医保定点药店沦为价格游戏的操作场,医保制度的公信力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的调研表明,遭遇药店“阴阳价”现象后,67%的受访者表示对医保药品价格产生怀疑,42%的受访者选择减少医保购药频次。原本旨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的医保制度,在部分药店的操弄下异化为牟利工具。
价格操纵的连锁反应正在扭曲药品市场的竞争生态。部分药店为吸引医保客流,不惜以低于成本价销售目录内药品,而通过“阴阳价”弥补损失。这种畸形的竞争模式导致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合规经营的药店因价格劣势流失客源,而违规药店则在灰色地带获得生存空间。当价格杠杆被不当利用,药品市场应有的质量竞争与服务竞争逐渐让位于价格博弈,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根治“阴阳价”现象顽疾需要构建全方位监管体系。医保部门应建立药品价格动态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异常价格波动;市场监管部门需加大对价格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实行违规药店黑名单制度;行业协会则应制定药品价格自律公约,引导药店诚信经营。同时,鼓励公众通过医保APP等渠道查询药品比价,让信息透明成为遏制价格操纵的有力武器。当监管之网织密织牢,医保定点药店才能真正回归服务群众健康的初心,让每一份医保基金都用在刀刃上。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