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未”你护航 静待花开
——安顺市多部门协同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在进校普法的同时,民警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游戏。 通讯员 张译 摄

  ■ 记者 张光平
  近日,在安顺市平坝区白云中学的操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禁毒飞行棋游戏正在进行。学生们掷骰跳跃,欢声笑语不断。初三学生小林跳到“伪装识别格”时,迅速喊出:“跳跳糖!奶茶粉!”检察官随即举起仿真模型揭秘:“这些披着零食外衣的新型毒品,混入饮料后无色无味。”每答对一题,学生们便获得定制禁毒荣誉奖状、小礼品等;答错时,检察官的现场解说更引发了阵阵讨论。
  这是安顺市平坝区检察院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的生动一幕,也是安顺市多部门协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顺市委政法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以法之名守护成长
  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成立未成年人保护综合审判庭,对涉未成年人案件实行“三审合一”,推进审判专业化。今年1月,印发《全市法院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工作指引》,提出26条工作意见,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在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该院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依法封存其犯罪记录。小李(化名)因一时冲动参与盗窃,法院在审理中发现其本质善良,便引入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与妇联、学校等联动帮教。如今,小李已回归正轨,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同时,该院延伸审判职能,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选派122名法官担任128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今年已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59次,覆盖两万余名学生。
  未检品牌呵护幼苗
  安顺市人民检察院打造“向阳花”未检工作室,以精准帮教挽救迷途少年。对于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未成年人,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做实“司法+心理+家庭”三位一体的矫治帮教工作。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聚众斗殴案中,检察官发现涉案未成年人多因家庭监管缺失而误入歧途。该院随即发出“督促监护令”,联合妇联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同时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辅导和法治教育。经过帮教,这些未成年人逐渐转变,有的还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此外,安顺市检察机关构建“检察+N”联动模式,与妇联、卫健、公安等部门协作,共筑未成年人保护网。市县两级院发出“督促监护令”535份、“家庭教育指导令”380份,监督“甩手家长”变身合格父母。联合卫健、公安共建未成年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6个,避免给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
  有效延伸关爱触角
  安顺公安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全面加强校园安保力量配备及门禁系统建设。
  期间,严格从有资质的保安公司聘用专职安保人员,积极推进智慧门禁系统建设,实现对校园出入口的全方位管控。在日常护学中,民辅警每天上下学高峰期值守“护学岗”,比师生早到晚离。此外,制定“一校一策”方案,规划“弹性临时停车点”,并增添“开车门服务”,获得群众称赞。为保障晚自习学生安全,多地巡逻警力机动灵活地在晚自习放学时段提前到校门前,把“护学岗”延长到夜间。
  安顺公安还延伸关爱触角,做实法治副校长制度。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均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协助学校法治宣教等工作。在“六一”和端午“双节”来临前,西秀分局东关派出所副所长、凤凰学校法治副校长邵飞,专门到学校给学生们上“安全课”,重点讲防溺水知识。
  营造校园法治氛围
  安顺市教育局落实“1530”安全教育机制,利用散学典礼、班会课等对学生进行集中安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召开全体家长会,多形式全覆盖家访,充分发动教职工参与假期安全监护、教育指导、关心关爱、心理健康指导等。
  注重法治教育课程建设,结合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系统、科学、实用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此外,还开设了“法治童行”课程,针对幼儿园儿童认知特点,研发“法治童行”系列课程,将防拐防骗、人身安全等知识融入动画、歌舞、音乐等原创互动项目;对于中小学生,则开设网络安全、预防性侵害、预防校园欺凌等专题课程,帮助青少年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犯罪能力;帮助高中生构建法律职业认知框架、制定个人法治成长档案,引导学生培育职业法律底线意识。
  期间,积极开展法治教育活动。一方面,举办校园模拟法庭大赛,覆盖2000余名学生,让学生们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法律的庄重与威严;另一方面,指导学校建立“法治委员”制度,培育学生法治骨干420名,营造校园法治氛围。
  协同撑起法治蓝天
  安顺市司法局将未成年人保护纳入“八五”普法规划,选派119名业务骨干到中小学、幼儿园担任法治副校长。2025年,制作标准课件48个,累计授课249小时,开展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安全管理百余次。
  此外,打造“安晓法”普法品牌,推出“安晓法来了”《普法小剧场》52期,发布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宣传稿件72条。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设立未成年人维权岗,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今年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82件,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安顺市妇联与共青团安顺市委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从源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被侵害事件发生。市妇联常态化开展“法润瀑乡·‘未’你护航”普法活动,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在各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家长学校等阵地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为家长提供专业、系统、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指导支持市家庭教育学会实施“心灯计划”,累计为3500余名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支持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招募7000余名爱心妈妈与24000余名留守困境未成年人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帮扶活动。
  共青团安顺市委以法律援助为重点,线上线下齐发力,为法律意识淡薄的未成年人提供便捷法律服务。组织专业律师团队深入乡村、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搭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选拔培训心理咨询服务志愿者,为孩子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助力他们走出成长阴霾。
  安顺市通过司法、检察、公安、教育、司法行政、妇联、团委等多部门的协同努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从普法教育到司法审判,从校园安全到家庭关爱,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蓝天,让青春在法治呵护下向阳生长。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