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理论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国内
第06版:法院周刊
第07版:教育周刊
第08版:交安
标题导航
“未”你护航 静待花开
德江县玉水街道育才学校:让孩子们带着阳光拥抱未来
黔西林泉中学:打造有温度的乡村优质教育
唐金秀:守护“小蜗牛”的90后特教老师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江县玉水街道育才学校:让孩子们带着阳光拥抱未来
■ 记者 姚强 冉龙飞
6月的一个清晨,德江县玉水街道育才学校的操场上,九年级学生张磊正熟练地运球,准备参加即将到来的全县篮球联赛。
谁能想到,这个曾因成绩落后而自卑的男孩,如今不仅是该校篮球队主力,成绩也跃居班级前十。“刚进校时我数学只能考30分,是任老师每天课后给我‘开小灶’,还鼓励我参加篮球队,让我找到了自信。”张磊口中的“开小灶”和“参加篮球队”,正是育才学校“小班额教学”和“分层辅导”的具体体现,也是育才教学工作者坚持了二十余载的育人密码。
1998年,德江县育才小学在马鞍山脚下悄然创办,几间平房、几十名学生,构成了学校最初的模样。
“那时候条件艰苦,但我们憋着一股劲,要让山里的孩子有书读、读好书。”现任校长陈圣晖回忆起建校初期,眼中仍有光。
2012年,学校增办初中部,更名为“育才学校”。2016年,正式成为九年一贯制封闭式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相继拔地而起,微机室、实验室前后投入使用,图书室里的藏书从几百册增至万余册。如今,10亩的校园里,200多名学生在32名教职工的陪伴下,每天清晨的读书声与田径场上的脚步声,交织成最动人的校园乐章。
“每个孩子都是待雕琢的璞玉。”这是育才学校教师团队的共识。
八年级学生王芳曾因家庭变故成绩下滑,一度产生辍学念头。班主任谭老师发现后,不仅联合各科教师为她制定“一对一”辅导计划,还推荐她参加学校的绘画社团。“谭老师每周给我补三次课,美术老师让我负责黑板报,我突然觉得自己‘被需要’了。”半年后,王芳的成绩提升了40分,她的画作还在2023年学校创意课间操大赛中被用作背景设计。
这样的故事在育才并不罕见。学校推行的“分层教学”模式,将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分组,教师根据学情设计差异化教案;“培优补差”计划则让每位教师承包3至5名学生,从学习到心理全程跟进。正如教育主任安老师所说:“小班额让我们能看清每个孩子的眼神,他们的困惑和进步,我们都能第一时间捕捉。”
“今年我主动申请了班主任岗位,因为学校的新考核制度让我觉得‘越干越有劲’。”王老师铿锵地说着自己的故事。
有着15年教龄的语文教师王老师,曾因职业倦怠萌生退意,但学校推行的新用人机制让他重新找回了教学的激情。
2018年,学校推行评聘分离、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将教学量化标准与职称评聘、绩效工资挂钩,王老师凭借创新的“名著情景剧”教学法,连续三年获评“教学标兵”,不仅薪资提升,更被推举为教研组长。“现在老师们经常围在一起磨课、搞课题,这种‘比学赶超’的氛围,让学校像个大家庭。”
这种活力还体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教师们自发组建“课后服务小组”,开设书法、舞蹈、编程等12门兴趣课;学生自主管理食堂、策划校园活动,责任感在实践中生根发芽。2016年,学校荣获铜仁市“三八红旗集体”,正是对这支以女教师为主力的团队最好的褒奖。
翻开育才学校的荣誉簿,每一项成绩都凝结着师生的心血:2015年,首次参加县级教学质量评比获中学组三等奖;2017年,在玉水街道首届体育运动会上包揽甲组篮球赛和团体总分双第一;2023年,创意课间操大赛中,学生自编的“土家摆手舞+现代舞”斩获优秀奖。
“这些奖项不是终点,而是我们坚持特色办学的起点。”陈圣晖指着墙上的校训“砺志、悟道、崇真、扬善”说,“未来,我们要让每个从育才走出的孩子,都带着阳光和求知欲望,去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