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干警插秧助农。
宪法宣传进校园。 ■ 记者 杨情丽
“把乡村振兴做得更好,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得更好。”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在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中,黔东南州从江县人民法院干警以法为犁,深耕宰便镇宰帽、友娘、宰送等村落,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坚持法治护航、服务保障民生,将司法为民的初心镌刻在苗乡侗寨——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实施项目20余个,46人次干警接力奔赴山乡,村民人均收入稳步提升的曲线里,浸润着法治的温度。
近年来,从江法院满意度测评连续五年排名全省、全州前列,近日,获评全省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先进集体。
扎深振兴乡村之根
晨雾中的友娘村,摩托车队轰鸣着驶过盘山道,大家都戴着法院发放的安全头盔。“山路十八弯,头盔保平安!”村民梁老伯轻拍头盔笑道。面对崎岖山路的安全隐患,法院协调发放590顶头盔,同步开展交通安全普法,将党的关怀织进乡亲的生活肌理中。
“过去通知党员开会,喇叭喊三遍也坐不满。”宰帽村老支书记忆犹新。从江法院驻村工作队以“和为贵·法必行”党建品牌破局:院坝会上讲政策声入人心,火塘边调解矛盾定分止争,田垄间传授技术授人以渔。五年间培养38名村级后备干部,发展25名新党员,3个涣散党组织重焕生机。此外,在帮扶期间,驻村工作队带头参与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累计为群众办实事200余件,涌现出“全县2024年防汛抢险救灾先进个人”张一翔、“2024年最美第一书记”吴廷鹏等先进典型。
当党建根系深扎泥土,希望的藤蔓便攀满山乡。而今,在法院班子成员“二对一”结村帮扶的机制下,产业路蜿蜒贯通,灌溉水管如银蛇入田。在友娘村,摩托车载着新摘的八月瓜驶向山外;在宰帽村,实施人畜分离养殖不仅改善了人畜混居的现象,还让村容村貌大有改观;在宰送村猪舍牛圈,货车直接开进村里装运小香猪、小黄牛。“从前赶一头小香猪、小黄牛到镇上卖都要走个大半天,如今猪牛实现‘上门取件’直供市场,真方便!”养殖户潘大叔看着硬化村道笑容舒展。
织就守护民生之网
司法的守护,往往在风雨来临时最为珍贵。2022年3月,从江法院调解室气氛凝重。贵州某建筑公司170万元工程款被冻结,廖某某等22名农民工围坐长桌:“我们只要血汗钱。”该院执行局与诉前调解委员会紧急联动,促成四方协议——冻结款中75万元优先支付工资。未立一案、未走执行程序,农民工攥着现金的手微微发颤:“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工资款了,原以为要打几年官司……”
这份司法守护同样闪耀在家长里短间。“2556元工钱讨了三年,心都凉了。”钢筋工何玉仙在从江法院贯洞法庭抹泪。法官发现事实清楚,立即联系包工头潘村磊。得知其经营困难,主动引导分期偿付。2025年6月6日最后一笔款项结清时,三方手紧握在一起:“没撕破脸皮,乡里乡亲情分还在。”
对于从江法院来说,更动人的司法守护,还藏在侗寨鼓楼里。秉持尊重和运用“民族款约”“鼓楼议事”等善良风俗习惯,法院组建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军人、寨老组成的“五老调解”工作队,通过队员们在村子里德高望重、熟悉社情民意等优势化解矛盾纠纷。目前,该团队已将200余件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和萌芽,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治理法治化、规范化。
五年间,从江法院审理的515件涉民生案件,在法槌起落间落地生根,2100余万元欠薪回归劳动者口袋。当200余起矛盾消弭于诉前,360余次巡回审判走进村寨,法治的基因已逐步融入乡村振兴的血脉。
描绘幸福温暖之景 从江法院始终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帮扶就跟进到哪里”,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法院协调帮扶重新修建了便民桥,从我们村委楼这边去其他寨子又近了很多,既方便大人去干活时通行,又方便小孩子上学、回家。”宰便镇宰帽村七组群众潘永邓对从江法院协调办理的民生实事赞美有加。
宰帽村原便民桥是村委与其他自然寨联系的交通要道,因年久失修变为危桥,严重影响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江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沈有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协调相关部门对宰帽村原便民桥进行危桥拆后重建,更好地保障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学生往返校园及生命安全,为宰帽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便民利民的良好条件。
同时,法院还多方筹措资金80余万元,解决各帮扶村村道硬化、排水沟修建、人居环境整治等问题,修建和硬化村道10公里,修建排水沟5.6公里,协调相关部门捐赠灌溉水管16公里,保障农田灌溉用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司法温暖的笔触描摹着精神家园。宰帽村“爱心超市”前,村民用积分兑换物资的场景热火朝天。“帮独居老人打扫卫生赚了20分!”大学生志愿者小吴擦着汗笑说。党员带领村民清理公共区域,8万元奖励资金激活内生动力,白色垃圾从遍野到绝迹。斥资10万元助学物资飞进校园,3万元干警捐款点亮73名贫困生梦想;联系县医院、乡镇卫生院专家翻山越岭开展送医下乡活动50余次,让教育医疗在山乡绽放新颜,以实际行动解了民忧。
法徽所至,皆是民心。五年山乡巨变,法治的印记清晰可辨——当新便民桥上满载山货的货车驶向城镇,当讨薪农民工露出笑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提升,司法的温度已化作沃土深处的养分。今年6月,从江法院选派年轻优秀的5名干警担任西山镇陡寨等4个村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持续保障新一轮乡村振兴工作。“在新的征程中,从江法院将继续以法治为笔、以实干为墨,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上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沈有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