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黎恒 记者 任莉
今年是黔东南州人大代表、镇远县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乃红投身天麻种植产业的第14个年头。从返乡创业的技术生疏者到成为镇远家喻户晓的“天麻王子”,从试种植天麻到带领1000余人父老乡亲发展天麻种植,这一路走来,有太多事让许乃红记忆犹新。
“记得第一年种(天麻),一窝挖了一箩;第二年种,一窝挖得一撮;第三年种,一窝只挖出几个……”回忆十多年前返乡试种天麻时的窘境,许乃红沉思良久后打开了话匣子……
返乡创业 初显锋芒
许乃红出身贫寒,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外出务工,首次创业也因大环境受挫。2011年,在偶然间发现种植天麻的商机后,他毅然决定回乡投身天麻种植。
回忆起当年的试种阶段,许乃红笑道:因为种源和菌种都在退化,技术没跟上,收成不佳。找到症结后,优化菌种和提升种植技术,成为许乃红在发展天麻种植路上的重要一环。
庆幸的是,在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许乃红克服重重困难,迎难而上,于2012年创办镇远县羊场镇龙洞红康食用菌厂,2013年产值扩大并获评相关会员单位,2015年成立镇远县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吸纳培养技术人才、建立研究基地,菌种优化和种植技术不断提升改进。
2016年电商兴起。许乃红敏锐捕捉到机遇,探索“互联网+”模式,经营网店与扶贫电商服务站,不仅拓宽天麻销售渠道,还解决了当地农特产品销售难题,推动农产品走进电商市场,实现产业链深化合作与多元化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探出一条新路。
打造品牌 加速破圈
眼下的羊场镇,林间雾气氤氲。在黔康源公司的天麻种植基地里,每天都可以看到种植天麻的村民在菌棒前忙碌的身影。
在许乃红的带领下,今年镇远县的羊场、大地等乡镇,天麻种植已达2.43万亩。每年季节性务工达到2万余人次,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产业饭”。
赵婷丽就是这样一位享受到“产业饭”的村民。“每月2800元工资,年底还有分红,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她笑着说。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带动父老乡亲致富的“带头人”,许乃红并不满足于此。如今,他以镇远羊场为核心,在全省多地已建立近10万亩合作基地。在许乃红的构想里,他想打造全省天麻集散地和地标品牌。
“现在药厂采购员与中药材市场经销商经常在基地等天麻、抢天麻。随着天麻‘药食同源’身份获官方认证,这个昔日主打药材市场的‘土疙瘩’正加速‘破圈’。”许乃红说。
初心不悔 牢记使命
“做生意,做的是人品,靠的是责任!”这是许乃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实际上,这不仅是许乃红一直秉持的理念,更是他当选为人大代表后的真实想法。
为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担负起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经常在林间穿梭的许乃红,除了积极建言献策,还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参与“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将代表履职与天麻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许乃红以羊场镇代表联络站为依托,利用“代表联络站+技能培训”模式,开设“教室课堂”“田间课堂”,毫无保留地将天麻种植管理技术传授给农户,帮助他们解决种植难题,减少种植弯路。
如今,许乃红通过采取林下仿野生高品质天麻种植方式,采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及通过利益联接方式辐射带动,目前已带动镇远12个乡镇困难户362户1041人发展天麻种植产业,种植户年均收入达2.8万元。
“他真正实现了把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充分展现了人大代表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担当作为。”提起许乃红,村民如是称赞。
责任在肩,奋勇向前。
“全国劳模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后,许乃红表示,自己将以劳模精神为引领,时刻牢记代表职责,紧跟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广种植新成果,做老百姓信赖的“土专家”,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乡亲,做大做强国内乃至国际电商,为兴业强县富民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