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人大周刊
第05版:人大周刊
第06版:法院周刊
第07版:国内
第08版:国际
标题导航
“工作日志”里的警民故事
累计受理调解案件1.2万余件
图说新闻
既是“守护者”又是“助推器”
黔西南州红色故事、英烈故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培训暨大赛举行
遵义高速交警联合多部门将安全课堂搬到集市现场
福泉市法院:科技赋能精准执行刚柔并济破解难题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作日志”里的警民故事
■通讯员 张强丰
在六盘水的街头巷尾,社区民警辅警的警务背包里总少不了一本被岁月浸染的“社区民(辅)警工作日志”。这些日志或许沾着茶渍、雨水,甚至泪痕,但翻开纸页,跃然纸上的不是冰冷的案卷,而是一段段饱含温度的故事——它们记录着家长里短的纷争、弱小群体的困境,更镌刻着警民之间守望相助的深情。
六枝特区公安局郎岱派出所民警支艺铭在工作日志中写道:“在与群众的交流中,我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应尽全力帮助弱小群体,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再度提升。”4月30日,支艺铭通过入户走访精神障碍患者王某,发现其与其父亲在郎岱镇农贸市场处摆摊卖水果,向其父亲了解了王某的病情,通过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随访,评估王某无肇事肇祸的风险。在随访过程中,王某对支艺铭表示感激,这也让支艺铭思绪良久,于是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在盘州市城关派出所,社区民警谢成能坚持每天走访社区,翻开他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辖区居民的家庭情况、实际困难。谁家老人行动不便,谁家孩子上学困难,他都了如指掌。4月15日,辖区李姓兄弟因宅基地纠纷大打出手,谢成能赶到时,两人正抄着锄头对峙。他没有厉声喝止,而是将兄弟俩分开,一人递上一杯热茶,听他们从儿时情谊说到如今的积怨。连续三天,他往返于李姓两兄弟家,用“背对背”调解法化解心结,最终让两人握手言和。李某某远在外省的女儿李女士得知冲突后焦虑不安,谢成能主动安抚并承诺公正处理,事后通过微信持续回访答疑。李女士为此寄来手写感谢信,字里行间洋溢着李女士对社区民警耐心调解其父亲与大伯之间矛盾纠纷的感激之情。
在水城区公安局坪寨派出所辅警蔡宇的日志里,藏着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4月27日,蔡宇在走访时遇到老张,老张对他女儿小会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然就对不起蔡宇哥哥了。”对此,蔡宇写道:“听完老张的话,自己内心无比高兴,感觉自己在坪寨七年的工作非常值得。”蔡宇和小会的故事,还要从4年前说起。2021年,蔡宇在普联村走访时,偶然发现辍学少女小会蜷缩在柴堆旁自学英语。女孩因肺结核休学一年,返校后成绩一落千丈,被迫转入职校,却因学籍问题无法重返普通高中。蔡宇辗转联系教育局、学校,鼓励小会好好学习。一年后,小会考入高中;三年后,考上大学。如今,小会的父亲逢人便说:“是蔡警官把娃娃从泥坑里拽了出来!”
这样的光,同样照亮了六盘水市公安局钟山分局凤凰派出所辖区的一栋老居民楼。2月17日,68岁的王阿姨因在楼道堆积废纸箱与邻居发生冲突。民警彭力和左祥赶到时,王阿姨正抹着眼泪解释:“这些箱子要装腊肠寄给儿子,卖了凑点药费。”而隔壁的年轻夫妇则抱怨纸箱堵塞通道。彭力没有简单责令清理,而是和同事买来折叠储物架,帮老人分类整理,又联系社区为她申请补助。三天后,王阿姨主动敲开邻居的门,递上一罐辣酱:“以后我三天一清,绝不再添乱。”邻居夫妇红着脸接过罐子:“阿姨,下次我们帮您捆纸箱。”
对于六盘水公安的社区民警辅警来说,工作日志不仅是任务的记录,更是情感的载体。这些被反复摩挲的纸页,承载着比文字更重的分量,民警辅警们用脚步丈量社区,用真诚化解隔阂,让每一页日志都成为警民连心的见证。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