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镇宁公安:以法治之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 记者 张光平
  在镇宁自治县,国家重点工程“黄百铁路”镇宁段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黄百铁路”是连接贵州省安顺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的国铁Ⅰ级电力牵引客货共线铁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镇宁自治县公安局以“护航发展、服务大局”为中心,创新推出“警企融合、打防并举、源头治理”工作模式,用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项目建设筑牢安全屏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公安力量。
  清晨,在本寨镇隧道施工现场,镇宁公安“项目警长制”组建的警企联合巡逻队已开始新一天的守护。镇宁自治县公安局本寨派出所负责人叶勇带领专班民警,定时对隧道、桥梁等关键部位开展巡逻,依托“天网工程”和“智慧警务”平台,实现对施工区域的全天候动态监控。“每天看到警察和警灯,心里就踏实。”项目经理张强指着工地上整齐堆放的建筑材料说道。
  在江龙镇偏坡组施工现场,镇宁自治县公安局江龙派出所教导员伍兴配用方言向工人普及消防安全知识。针对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镇宁公安将法治宣传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推出“双语普法”“工地夜校”等特色活动,累计开展安全培训50余场次,覆盖施工人员3000余人。
  镇宁自治县公安局白马湖派出所教导员郭发刚带领反诈宣讲团,深入隧道施工段为年轻工人量身定制防骗课程。通过真实案例还原和互动式教学,进一步增强施工人员的防诈意识。法治宣传不仅守护了工人的“钱袋子”,更让遵纪守法成为工程建设的主旋律。
  “工地无小事,矛盾不过夜。”在募役镇泡桐湾村断桥组工地,当地派出所相关负责人每周都会与工地带班组长召开“警企联席会”,对员工思想动态和潜在矛盾进行“把脉问诊”。
  镇宁自治县公安局江龙派出所所长吴海波介绍,该所建立“矛盾纠纷预警模型”,通过分析施工进度、人员流动等数据,精准预测可能引发纠纷的节点,提前介入化解。
  截至目前,镇宁公安累计排查化解工地矛盾纠纷86起,涉及金额200余万元。从农民工工资纠纷到施工占地补偿争议,从邻里摩擦到施工噪音扰民,所有矛盾均在基层化解,实现“小事不出工地、大事不出乡镇”。
  为提升打击效能,镇宁公安建立“警企合成作战中心”,整合刑侦、网安等多警种力量,对涉工程案件实行“一案一策、快侦快破”。同时,镇宁公安将优化营商环境与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相结合,为工程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施工环境。
  镇宁自治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护航“黄百铁路”建设只是镇宁公安服务大局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镇宁公安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县域主导产业,创新推出“园区警务”“项目警务”等服务模式,累计为全县重点项目解决实际问题200余个。镇宁公安用忠诚与担当书写了“法治护航发展”的生动答卷。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