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消除“成长的烦恼”,需要综合发力
  ■ 杨玉龙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众多家庭的“新宠”。但与之相伴的烦恼也不少。部分新能源车主遭遇购车后短期内大幅降价、新款上市导致车辆贬值等情况;部分车企将硬件功能与软件服务切割,实质是利用技术优势设置“付费墙”;为吸引眼球夸大智能驾驶功能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无疑会让消费者不满。
  新能源汽车属于新生事物,其“成长的烦恼”不能小觑。正如媒体指出,从“制度套利”到“内卷式”价格战、从“续航虚标”“功能阉割”到“数据美容”,暴露出新能源汽车行业亟待完善的方向。而这些,不仅关乎着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更事关行业的健康发展。如,在某社交平台检索发现,其中不少网友提到自己买的新能源车车企已经倒闭了,售后保障无门。
  新能源汽车“成长的烦恼”需要综合破解。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国家曾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于企业来讲,应该利用政策和自身技术优势,强化质量安全保障,而不靠“套路”坑害消费者。
  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强化监管治理力度。面对新能源汽车“成长的烦恼”,相关部门既有必要加快完善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要求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数据使用等政策法规,为市场发展提供法规及政策支撑,又有必要强化对市场的监管治理,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对涉嫌违法经营的及时治理,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也应强化行业的自律。应该认识到,行业中的问题既需要监管执法发力,更离不开行业自身的努力。诚如媒体指出,当技术创新沦为规则漏洞的“掘金铲”,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更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事实上,确如其言。于此,守住行业依法诚信经营底线至关重要。不少车企表示,不“卷”价格,而“卷”创新、“卷”品质、“卷”服务、“卷”性价比,无疑值得肯定。
  相关数据表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占全球总产量的65%,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位。在某社交平台检索发现,有不少“购买新能源车的避坑帖”,消费者靠“避坑帖”消费显然是无奈之举,更是对市场规范的直接诉求,这也正需要相关部门对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引起足够重视,更须综合发力破解。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