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消除“成长的烦恼”,先解消费纠纷
  ■王琦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成为汽车市场的一股新势力。然而,随着市场的快速扩张,一系列消费纠纷也随之浮出水面,从售前到售后,从功能付费到智能驾驶宣传,再到维修难、售后无门,新能源汽车消费领域的问题层出不穷。
  一些车企在销售时承诺的功能,在消费者购车后却变成了付费项目。这种文字游戏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也暴露了车企在销售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是其重要卖点之一,然而,部分车企在宣传智能驾驶功能时却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12315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共接收新能源汽车软件问题投诉举报3.5万件,其中智能辅助系统失灵、中控黑屏等问题频发。更有甚者,一些车企在宣传中直接使用“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等字眼,导致消费者在实际使用中产生巨大心理落差。此外,维修难、维修贵是新能源车主面临的另一大难题。
  新能源汽车行业“成长的烦恼”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困扰,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积极作为,加强监管力度,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打击虚假宣传、不诚信销售等行为。同时,应推动建立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网络,提高维修服务的专业性和便捷性。
  另一方面,车企也应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以消费者为中心,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销售过程中,做到诚实守信,不夸大宣传、不隐瞒缺陷;在售后服务方面,积极响应消费者的诉求,提供及时、有效的维修和保养服务。
  此外,消费者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购车前充分了解车型的性能、配置和售后服务等信息,谨慎选择购车渠道和品牌。在使用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应及时与车企沟通协商,必要时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解决当前消费纠纷频发的问题。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完善售后、诚信经营,让新能源汽车消费回归理性、健康的发展轨道。只有这样,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成为消费者信赖和喜爱的产品,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