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童玲和辖区群众交流。 ■ 记者 方勇
她曾寒风中挺着大肚子挡在纠纷双方中间防止冲突恶化;也曾在37、38摄氏度的高温下一个人拖着播放反诈宣传的大音箱不停地在辖区里转;她曾为父母不在家的辖区姐弟打扫卫生、隔三差五送吃的;还经常帮同事分担工作,让同事有更多时间陪孩子……她手机面向群众24小时开机,120个微信群里“住着”辖区25000余名百姓,每天至少接到20多个求助电话的“小秦热线”成了“社区110”。她叫秦童玲,是安顺市平坝区鼓楼派出所副所长。
“走”出对社区工作的“怀疑”
钟鼓楼社区在平坝老城区,辖区几乎全是自建房,横七竖八,巷道四通八达,小商小贩随处可见,该社区治安环境嘈杂。
从刑侦大队的内勤到对社区工作一窍不通的专职社区民警,秦童玲又瘦又小的形象不免让领导怀疑:这样的民警能搞好社区工作?那些坏人会怕她?然而,这两个问题很快有了答案——能!怕!
由于在刑侦大队待过,秦童玲知道,盗抢案件多为吸毒人员作案。因此,秦童玲到社区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吸毒人员的情况摸个清清楚楚——如今的相貌特征、准确的住址、戒毒的情况。
“200余人,她只用了15天。”秦童玲的助手刘尧说,就连他都不知道秦童玲怎么做到的。
其实,秦童玲的方法很简单,只有一个字“走”。走出对辖区、对百姓的熟悉,走出社区工作的思路。
每次下社区,秦童玲都会背着她的小挎包,里面有一本笔记本,直到2021年,包里又多了一本《民法典》。然而,天气一有变化,秦童玲的右腿就会疼。由于走的路太多,秦童玲右膝盖半月板严重损伤,医生要求她必须卧床休养。“她待不住的,第二天就看到她一瘸一拐地出现在社区。”钟鼓楼社区副支书姜龙霞说。
调解纠纷“没有绝招”
只要秦童玲路过中山东路的一家水果店,店主夫妇二人就会拼命往秦童玲手里塞水果。尽管秦童玲一次也没有接,但从夫妇二人的眼中看到的是真诚。夫妇二人说,如果没有秦童玲,不敢想象现在的生活会是怎样。
原来,男方的生意越做越大时,便沉迷于赌博,甚至开始吸食毒品,数百万的家产被他糟蹋得干干净净,于是二人离婚。此后,女方经营了一家水果店,但男方不时就去店里骚扰、威胁。最多的一个月,鼓楼派出所就接到过4次女方的报警电话,称遭到男方威胁。然而在调解中,男方不是不开门,就是躲着不见。
秦童玲也记不起来去过多少次,但这个纠纷整整调解了一年半。在走访了20余位邻居后,秦童玲终于找到了纠纷的根源——原来,夫妇二人的感情并没破裂,只是女方的母亲嫌弃男方,从中作梗,怂恿女儿离婚。
“其实,秦童玲在调解中并没有什么绝招。但她会不厌其烦,非常仔细地了解双方的诉求,说话都轻言细语。”平坝区公安分局分管派出所工作的副局长王利刚说,在秦童玲身上会看到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强。
鼓楼办事处综治办负责人肖坤说,和秦童玲工作了3年,调解纠纷不下500起,尽管调解的方式各种各样,但每一次调解纠纷中,都能看到“公平”二字。
兢兢业业地对待“鸡毛蒜皮”
其实,秦童玲也有两个“怕”——怕工作做不好,给公公革命烈士的称号抹黑;怕工作做不好,对不起辖区的百姓。
“其实,任何工作交到秦童玲手上,你永远只会听到一个字——行。”平坝区副区长、公安局局长戴勇说,15年中,秦童玲不管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从没向组织提过一次要求。
在秦童玲身上,也许没有刑侦、禁毒民警那些惊心动魄的英勇事迹,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干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然而,秦童玲却带领社区工作队探索出“三级责任包保、三联调处化纠纷、三防联控保安全、三心为民促满意”的“四个三”工作模式,提升了派出所的社会治理能力,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也得到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秦童玲带领社区工作队走访5300余人,1080余户,排查矛盾纠纷161起,化解成功率96.27%。辖区各类案件同比下降59.25%,电信诈骗案件同比下降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