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03版
发布日期:
居民护鸟记
  ■记者 黄祖祥
  “你来看看,我拍摄的黑颈鹤。”刚下班到家,刘广惠放下相机,走到院子里,拿出手机,一一点开他之前所拍的黑颈鹤的照片、视频递给记者……
  54岁的刘广惠是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大队副大队长,家住威宁自治县六桥街道大马城社区刘家巷组。自幼生活在草海边,以及34年的护鸟工作,让他对草海的一草一木、各种鸟类都充满情感。
  刘广惠所拍摄的黑颈鹤,有翩翩起舞的、有高歌一曲的、有展翅高飞的、有寻觅食物的。“很多照片,我都是近距离拍摄,离它们3米至5米,它们不会飞走,因为它们认识我,不怕我。”刘广惠自豪地说,“所以很多媒体的记者都向我要照片,不少摄影家也羡慕我能近距离拍摄。”
  刘广惠爱鸟、护鸟,是出了名的懂鸟人。“黑颈鹤也是讲感情的,你护它,它不怕你,自然与你相处。算着时间,还有两个多月,它们又要飞回草海过冬了。”
  “黑颈鹤每年都与草海有一次亲密约会。每年10月下旬到11月初,黑颈鹤集群飞到草海过冬,次年3月,又集群离开草海北上迁至青藏高原东北部,在高寒草甸沼泽地或湖泊河流沼泽地中选择适应的地区,于4月下旬开始繁殖育幼。”刘广惠说,“黑颈鹤之所以每年如期过来约会,离不开草海良好的生态环境。”
  草海位于毕节市威宁自治县县城郊区,是中国著名三大高原湖泊之一,水域面积46.5平方公里,既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个完整、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草海因其茂盛的水草而得名,享有“高原明珠”“鸟类王国”“黑颈鹤之乡”等美誉,每年有10万多只候鸟到此越冬。
  曾经,草海生态严重损毁,越冬候鸟“不告而别”,水中鱼虾几近绝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威宁人开始围湖造田、向湖要粮、与鸟争地。”
  草海的生态恶化,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85年草海被列为省级综合自然保护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后,经过多次大规模修复治理,草海水域面积逐渐恢复,黑颈鹤以及其它越冬候鸟重返故地。
  直面问题,威宁自治县痛下决心,紧紧围绕“治水、治山、治环境”的思路,实施了“法治护湖、退城还湖、退村还湖、退耕还湖、截污治湖、造林涵湖”六大工程,全面推进草海生态环境治理。
  为助推草海综合治理和草海湿地保护提供法治保障,在2001年3月1日正式实施《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保护条例》之后,威宁自治县又先后成立威宁自治县公安局草海分局、草海生态环境保护检察联络室、草海环境保护法庭。工作中,威宁自治县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及其他行政执法部门协同作战、通力合作,不断探索草海治理、生态修复司法模式,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为草海生态保护凝聚司法合力。
  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草海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保护区鸟类种类由2016年的220种增加到246种,生物物种由2016年的1954种增加到2600种。
  “现在草海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水更清了、鸟更多了。近两年来,迁徙到草海过冬的黑颈鹤达2500多只,这是草海综合治理的结果。”刘广惠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