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长顺县核子村:
凝聚法治力量 打造和美乡村
鸟瞰核子村。

  ■记者 杨杰
  松柏吐翠,菜花飘香。
  四月的阳光和煦地洒在核子村,树木葱茏、村道整洁,鲜花装点着农家小院,几条慵懒的小黄狗正闭着眼睛晒太阳,小村祥和而美好。
  小小村落载满荣誉
  核子村位于黔南州长顺县北部,在入村的一个岔路口,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雕刻着“核子村”字样。从这里往前走大约2公里后,就能抵达核子村。
  进村后,首先印入记者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道,在村委会入口,木条栏上镶嵌着“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核子村欢迎您”。在村广场的宣传栏里,玻璃框内张贴着村规民约。这里还有“法治扬正气”的核子村“三治”融合宣传栏。村道的围墙上,镶贴着“普及法治知识构建和谐社会”几个大字,下面是“尊法”“学法”“守法”的细则。
  整个村落,洋溢着浓烈的法治宣传氛围。
  核子村,融“两贵”(贵阳、贵安)区位优势明显,邻“三路”(花安高速、都香高速、贵阳外环)交通可谓是“内通外联”。全村辖11个自然村794户3497人,土地面积15.27平方公里。
  截至2020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5户940人已经全部脱贫。
  核子村先后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村镇、贵州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贵州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贵州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10多项荣誉。
  法治创建促进邻里和谐
  罗元富,被核子村的村民们谐音地称为“万元户”,众所周知,“万元户”现在已经不叫“富”了,但它却是一个特殊年代值得骄傲的代表。时至今日,核子村的老百姓仍然喜欢用“万元户”这个词来形容那些在产业经济上取得成就的佼佼者。
  记者见到罗元富,是在长顺县广顺镇核子村的折耳根集中清洗车间。
  罗元富的脸上是藏不住的笑容,他家种折耳根已有7个年头,种植面积10多亩,年亩产值1.5万左右。单凭折耳根这一项,罗元富家的经济收入便可年超10万元。
  “今天的生活,离不开和谐、安定的法治环境。有了这样的环境,我们更安心于发展经济。”罗元富一边清洗着鲜嫩的折耳根一边对记者说,以前村里大家都没有事干,妇女们便经常聚在一起,家长里短说人是非。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中老年男人不是喝酒,就是打麻将赌博,社会风气极为不好,一言不合就打架闹事,有人还年年上访。
  “现在我们村里,看不到一个闲人,几乎家家关门闭户,那是因为大家都有事干,都忙产业去了。2023年,核子村就完成集体经济收入37万元。”北京邮电大学派驻长顺县广顺镇核子村第一书记杨梓豪向记者介绍说。
  记者请杨梓豪举几个“处理纠纷,调解矛盾”事例,杨梓豪却一脸遗憾地说:“我还真举不了这样的事例,村民法治意识提高了,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扯皮的事,即便有也闹不到村里,很快就私底下解决了。”
  谈到核子村的法治建设情况,杨梓豪有着自己的体会:作为基层治理的“压舱石”与“金钥匙”,法治建设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这几年来,核子村聚焦党建引领,持续深耕乡村法治土壤,将法治资源、法治要素不断下沉,不断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逐步构建以村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多个“抓手”助推基层治理
  近三年来,核子村创新多个“抓手”,强化该村的基层治理。
  抓核心,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组建“核子村综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村治理谋划协调、整体推进和督导落实等工作,为从根本上提升基层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的能力,从体系上构建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抓联动,织紧织密综治网络。建立内合外联“双网络”工作队伍,内部服务工作网络以组(寨)为单位确定网格员服务范围,以10到15户为单位确定联户长服务范围,建立队伍足、触角多、网络密的群众网络;全面统筹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组管委、村警、人民调解员、妇女小组等基层自治力量,形成全方位服务网络。外部资源网络整合各方面力量参与网格化治理工作,充分借助镇属行业部门、公安干警、法律顾问、调解特派员等资源,加强统筹整合,发挥比较优势。
  抓流程,有力保障机制运转。严把综治工作流程关,持续强化综治工作“直办、转办、协办、督办”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信息收集“快”、综合研判“实”、分类处理“准”、队伍组建“强”、纠纷调处“稳”、过程督导“严”、结果反馈“好”、办结归档“全”综治工作全流程管理模式,助力综治工作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
  抓赋能,创新探索数字管理。充分发挥北京邮电大学定点帮扶优势,开发核子村“数字党建”系统与“智慧核子”基层治理系统。全面构建“一码采集、一号受理、一键派单、一体督办”基层数字治理工作闭环。
  杨梓豪表示:“目前,核子村已经形成了一套‘党建引领强组织、示范带领聚村民、村社发展推产业、健全机制抓治理’的经验做法,核子村发展实现了质的变化,由‘核子裂变’向‘核子聚变’转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法治建设有效衔接保驾护航。”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