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未成年人涉网络犯罪分析
  ■ 苏红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生活习惯带来了极大转变,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和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弊端和危害,尤其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和冲击越发明显。缺乏自控能力的未成年人容易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迷失自我,出现不良行为,甚至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犯罪嫌疑人通过线上联系线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也逐渐增多,实施侵害的形式更为多样、隐蔽性更强、取证更为困难。
  一、未成年人涉网络犯罪案件基本情况
  (一)未成年人涉网络犯罪的分类及案件情况
  未成年人涉网络犯罪,主要是指未成年人因接触网络、浏览网络信息产生犯意,或通过网络通信工具、针对网络信息或网络系统所实施的犯罪。对未成年人涉网络犯罪进行归类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未成年人针对网络自身的犯罪,比如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另一类是未成年人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比如电信诈骗、信用卡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等;还有一类是因为接触网络不良信息而实施的犯罪,比如强奸、强制猥亵犯罪等。据统计,某县检察院2023年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6件77人,其中涉网络犯罪案件20件30人。
  (二)未成年人涉网络犯罪案件特点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作为新兴的犯罪形式,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犯罪主体低龄化,网络犯罪的犯罪主体年龄大多为15到17岁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更易接受新生事物,能熟练运用电脑,在网络知识方面有特长;二是犯罪隐蔽性高,网络是虚拟的数字化世界,网络犯罪主要通过电脑实施,因此时空范围较难把握,侦查人员取证困难,侦破网络犯罪案件难度提高。
  二、未成年人涉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多数犯罪行为人文化水平相对不高,过早踏入社会,缺乏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法治观念淡薄,在处于成长期的时候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极易受到网络暴力等不良信息的诱惑。
  (二)家庭教育和学习教育理念的不当引导。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普遍存在监护职责履行不到位,监护人对子女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学校对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预防性侵教育及相关法治教育程度不深,导致未成年人价值观念出现偏差,法治观念和违法行为造成的后果认识不高。
  (三)相关部门监管措施不力。相关部门对未成年人使用电子产品进行上网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互联网上存在大量不适宜未成年人浏览的信息,互联网成为诱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温床。
  三、未成年人涉网络犯罪的治理措施
  (一)坚持宽严相济,做到检察干预和综合治理相结合。当下,未成年人涉网络犯罪趋势逐渐明显,检察机关要立足“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将对未成年人的观护帮教、教育挽救贯穿办案始终,综合各种利益考虑,做到检察干预和综合治理相结合。同时,要将“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贯穿于未成年人网络案件办理全过程,充分考虑罪行轻重、主观恶性强弱等因素,注重宽与严的有机统一,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
  (二)加强对涉网络犯罪未成年人动态监管。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大多都是由于上网成瘾和不健康的上网行为以及在网络上面接触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不良文化所致,应当运用大数据科学技术,强化对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进行有效干预,通过建立涉网犯罪未成年人动态监管机制,从涉网犯罪未成年人的角度、监护人角度、国家干预角度三方面对未成年人涉网络犯罪进行监管。
  (三)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构建强制亲职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是促使未成年人涉网络犯罪的主要外因,案中应通过建立强制亲职教育模式,提升父母教养子女的技巧与能力,督促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教育职责。委托专门的家庭教育辅导机构或者邀请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具体开设强制亲职教育的课程和活动,向其传授互联网相关知识,以及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安全上网、健康上网等正确履行监护职责的方法。
  (四)加强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综合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对各类具有较高案发率的未成年人网络犯罪进行专门的法治教育和宣传,使未成年人认识到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以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认知,预防相关网络犯罪。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未成年人罪错背后存在的社会治理问题,及时向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提出完善社会治理的建议,形成治理合力和长效机制。加强对上网场所的整治,切实做到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对容留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予以严格查处。通过强制亲职教育制度和社会观护基地,使其内心想法和认知发生转变,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辅之以健全完善检察衔接机制,加强案件分析研判,逐步推进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织金县人民检察院)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