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福建:恢复性司法的三次破题
福建省长汀县归龙山。 张平 摄

  ■《福建法治报》记者 郭佳文
  序:
  福建林茂,面积1.21亿亩,覆盖率65.12%,44年蝉联全国首位。
  司法创新、林权改革,居功至伟。
   烧山责养山
  开题:恢复性司法全国第一判
  题一:1990年前,“人头早已不秃,山头依然光秃”,刑期不及火烧迹地自然恢复期。
  求解:8月31日,记者到访长汀,满目林木,瓜果飘香。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一个区域——“山光、水浊、田瘦、人穷”。
  1991年,长汀法院开审一起失火案,首创“补种复绿”判例:令被告人梁某华在火烧迹地更新造林100亩。
  惊天一决,开全国生态恢复性司法之先河。
  此前,福建审理此类案,素以过火面积或案件性质、情节作实刑判决,以被告人送监结案。至于被毁山场恢复,因法无明定而难决,以致犯者刑满蓄发,山场依旧不毛,严重者水土流失或致地质灾害,生态损害后患难除。
  从“谁烧山、谁坐牢”到“谁破坏、谁修复”,恢复性司法今已步入正轨。2021年春节前夕,长汀村民老谢林中祭祀,大意失火,过火227亩。
  “法院判我缓刑,让我复种管护,我一回家就拉着亲戚朋友上山种树,前后花了十七八万……”当日,记者随老谢来到案发地,曾被烧黑的山头种满了枫香、杉木,目光所及皆是青绿。
  烧山法不贷,养山责常在。
   养山成青山
  解题:林权制改革全国第一证

  题二:2000年前,山林种养的进度赶不上人为破坏的速度。
  求解:2001年,全国个体林权第一证落地捷文村,一场浩荡的林改激活了神州万重山。
  “林改第一证”,其实是倒逼出来的。
  捷文村隶属武平县,曾经匮乏不足,民不知辱。“集体的树没人看,不砍白不砍”“饭都吃不饱,抓到正好吃大牢”。久了,尽管村里也组织集体种树养树,可哪里赶得上盗砍滥伐的速度?
  “林地能不能像农田一样承包到户?”时任村干部抓住林权证换证试点契机,大伙儿一合计,决定搞“承包责任制”:林地所有权不能变,那就把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经营权落实到户,承包经营。于是,“林农有了自己的树,吃饭的本,植树养树自己管,谁也不敢乱砍了。林下经济大发展,不砍树,也致富。”面对记者,捷文村支书李财林喜形于色。他的背后,“全国林改策源地”纪念墙惹人注目。
  明晰了林产权,诞生了全国个体林权第一证。
  林权有了,腰包鼓了,经营流转纠纷开始涌现,一度拖累林下经济。2012年7月,武平法院在捷文村部开设了全省首家“林农法制夜校”。
  “十余年开课不断,内容从滥砍滥伐、林地违建到商品林赎买、碳汇交易等。”武平法院生态庭庭长钟少龙掰着指头细数课目。
  20余年来,捷文村民人均纯收入从1600元升至31315元,增长了近20倍。
  养山法不怠,青山唤回来。
  青山变金山
  结题:碳汇式修复全国第一例
  题三:2020年起,引入“碳汇认购”,试行“替代性生态修复”,无形的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得以有形增强。
  求解:2020年3月,顺昌检察院办理一起滥伐林木案,基于砍伐处无补植复绿的基础条件,引导被告人自愿认购当地自主开发的“一元碳汇”项目,价值4万元。收入返还林权受损者,法院依法酌情从轻处罚,成为全国首个通过认购碳汇修复受损生态的案例。
  此举在多地践行后,陆续面临“鉴定难”“鉴定贵”“鉴定周期长”“鉴定标准不统一”等难题。建立科学统一的计量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2022年,福建法检两院在基层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分别联合省林业局先后推出福建版“林业碳汇损失计量及赔偿机制”,领全国之先,在管辖区域范围内解决了林业碳汇损失标准化计量的司法难题,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
  从此,形容八闽地利不足的“八山一水一分田”,“流转”成了“八座金山一水田”。
  青山法不殆,金山碳汇开。
  评:
  逐绿三十三载,司法三次破题,八闽百姓,畅享好生态。
  法治,福见!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